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推广研究

2019-01-19王晓慧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老年人智慧图书馆

王晓慧(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1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占总人口的10.8%。[1]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城乡老年人在文化活动的支出比例提高,老年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88.9%的老年人经常看电视或听广播,20.9%的老年人经常读书或看报。[2]有学者指出,98.7% 的老年读者认为离退休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3]然而,目前国内图书馆缺乏适合老年读者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老年纸质阅读产品少且价格昂贵,加上老年人行动不便等问题突出,使得老年阅读供需结构失衡。

智能互联与万物融合的加速到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崛起,为国民阅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79.1%,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近3/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4]智慧阅读成为一种划时代的阅读方式,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

何为智慧阅读?国内外学者对此并无确切的解释,而是更多地关注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笔者在智慧图书馆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智慧阅读是通过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机构与移动终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消除时间、地点、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对读者的束缚,读者以提高求知体验为目标,随时随地通过智能化的阅读手段、精细化和双向性的阅读过程、共享的信息资源接受智慧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推送式阅读服务的阅读实践活动。智慧阅读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丰富了阅读的形态,对于丰富老年群体的阅读内容、保障老年人的阅读权利、保证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 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占总用户群体的5.2%;互联网逐渐向高龄人群渗透,老年人中不乏互联网的积极使用者。[5]然而,在这些抢眼的数据背后,不可否认老年人在智慧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模式的融入和接纳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外部环境中适合老年人的智慧阅读资源与服务的缺失;受自身年龄、身体状况、思维方式与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他们使用新科技设备存在因难,无法实现和满足自身对智慧阅读的需求。如何根据老年读者的特点打造智慧阅读平台,用智慧阅读方式增加老年人获得信息、互动和休闲的机会,值得探讨。

2 智慧图书馆建设

2.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用检索式“主题=智慧图书馆”进行检索,共得到962篇期刊论文(检索时间为2018年7月14日)。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是基于系统文献资源、智能知识服务和智慧保障支撑的新型知识服务体系。多位学者阐释了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王世伟指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书书相连、人书相连、人人相连、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可用的图书馆,他认为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6]阮孟禹指出,智慧图书馆=智能馆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并通过由人所操控的物联网实现智慧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7]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建设融合化、互动化、可视化、泛在化的智慧数据平台系统,以更具效率和效能的服务管理质量、更具魅力的公共文化数据互联环境、更大范围和更加多样的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

2.2 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1)高校图书馆方面。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创了国内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先例,“小图”基于倒排索引和AIML知识库为读者提供咨询解答;南京大学图书馆研发了盘点机器人,通过RFID技术实现自主寻书、高效盘点和自主充电;[8]东北大学图书馆引进电子阅报机、电子杂志阅读机、RFID自助借还设备等硬件设备,开展移动阅读服务;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打造立体化文献资源,提供由全时自助借还、全域3D智能导航、网上互动服务平台、内外互联互通系统和自动办公服务系统组成的智能化知识服务,通过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大数据存储管理设施、自主学习智能空间和泛在学习空间体系提供智慧保障支撑。

(2)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相较于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社区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北京的城市街区基于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利用自动化设备与RFID技术建设了自助图书馆,为居民提供24小时借书、还书等自助服务;[9]广州利用RFID自助服务技术和微信平台,实现了街道图书馆从办证、借还书到电子阅览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陕西省首家社区智慧图书馆采用开放式自助借阅方式,藏书6,000册左右,并配有电子阅读系统,实现了随时自助借还、实时监控、远程管理等。然而,除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之外,其他多数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10]数量尚且得不到保证更遑论智慧图书馆建设。

3 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推广价值

3.1 消弭代际“数字鸿沟”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给社会带来红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国际电信联盟指出,数字鸿沟可以理解为由于贫穷、教育设施中缺乏现代化技术以及文盲而形成的贫穷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代际之间在获取信息和通信新技术方面的不平等。[11]目前,我国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多集中在城乡间与地区间,少有学者关注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在获取互联网信息等方面的差距。然而,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已不容忽视:年轻读者拥有更好的接入条件和较强的接受能力,易于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阅读发展;大多数老年人由于经济、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使用电脑能力等多方面原因,难以享有信息社会红利。

《图书馆服务宣言》强调,图书馆要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人性化、便利化图书馆服务,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努力促进全民阅读。[12]智慧阅读的主体是所有国民,提高老年人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用智慧的手段普及智慧阅读,使信息技术服务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对于缩小代际数字鸿沟、实现阅读公平有着积极意义。

3.2 推动智慧阅读的全面化、智能化

何为智慧阅读?真正的智慧阅读应该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服务于众人的服务才堪称智慧。因此,智慧阅读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将有效推动智慧阅读载体、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智慧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应根据老年读者的特点、偏好设计适合老年读者的技术设备、个性化推荐系统;另一方面,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基于多种技术手段和阅读平台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全过程,通过网络分享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阅读学习有机结合,创新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给予老年读者更多的阅读机会,推动老年大学智慧化创新发展,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3.3 促进智慧社会、老龄化社会的阅读发展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促进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设为发展目标之一,强调加速发展依托互联网的社会保障新兴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以社区为基础单位的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13]伴随着老年人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阅读需求作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青睐。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9%的老年人经常读书或看报,5.0%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在城镇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为9.1%,城镇低龄老年人经常上网的比例为12.7%。[1]互联网的普及为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提供了基础条件,老年人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的提升为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提供了可行性,越来越多的老年读者有能力且有意愿参与或享受智慧阅读服务。推广老年读者智慧阅读,不仅可以使智慧图书馆物尽其用,也可以为身体条件受限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阅读渠道,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阅读需求,同时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 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推广现状

4.1 智慧阅读的服务群体主要为年轻读者

享受智慧阅读的老年读者很少。高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和焦点,然而,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师生,并不对外开放,老年读者“无福享用”,而真正能为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提供便利的是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然而,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程度参差不齐,仅有少数发达城市如深圳等推进社区图书馆的智慧化,而且智慧化程度低,多限于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

4.2 智慧阅读服务方式与内容未契合老年读者特点

智慧阅读设备忽视了老年读者的特殊性,缺乏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刊物专区和信息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14]然而,现实中已有的社区图书馆和24小时智慧空间并没有根据老年读者的偏好设置老年阅读刊物专区和阅览室,许多社区图书馆认为数字化阅读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未将社区老年读者的数字化阅读列入服务计划。[15]大部分智慧信息平台更是忽视了老年人在信息检索等操作中存在的困难,推荐信息也不符合老年读者的需求,无形中将老年读者拒于智慧阅读门外。

4.3 缺乏老年读者智慧阅读辅导专员

智慧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网络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阅读的前提是掌握智慧阅读的技术,懂得如何查找智慧资源。相比年轻读者,老年读者接受新事物慢,对老年读者智慧阅读进行相关培训是极为必要的。现实中,各地公共图书馆虽然开展了智慧阅读相关培训,但很少专门针对老年读者,而掌握社区智慧图书馆管理技术并能对老年读者开展智慧阅读相关技能进行培训的人更少。部分社区图书馆缺乏智慧服务专业人员,馆员多是临时招聘或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图书馆知识匮乏,并不能胜任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导读工作;有的社区虽然有面向老年读者的智慧阅读,但服务理念相对滞后,老年读者的咨询往往难以得到准确的回答。[15]加之老年社区不完善的教育体制,老年读者面对智慧阅读“有心无力”,制约了老年读者智慧阅读。

5 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推广难题

5.1 老年读者自身的特质

面对智慧阅读,很多老年读者存在“得不到、看不懂、不信任”三大问题。一方面,虽然智慧阅读突破了时间、地点等空间与时间限制,但智慧服务的提供依赖于实体图书馆,很多老年读者受身体状况限制已无力前往公共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等场所或灵活使用先进的阅读设备。另一方面,年龄的增长使老年人眼睛、耳朵等器官受损,一些基于视听的智慧阅读服务可能并不能适用于老年读者。老年读者的健康状况对于其智慧阅读构成了问题,造成老年读者“得不到”。老年人在物联网时代属于信息弱者,对于如何运用先进的阅读设备、检索阅读资源、参与阅读互动等多方面都存在障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接受速度慢,如果缺乏相关辅导或培训,老年读者往往会面临“看不懂”的无奈。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的限制,老年人习惯原有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心理成熟并趋于保守,对新技术、新模式往往持怀疑态度,加之网络诈骗、侵犯隐私权等事件频频暴出,使老年读者在选择智慧阅读上更为谨慎,担忧网络数据安全问题,不信任智慧阅读这一新型模式。

5.2 智能技术发展水平有限

制约我国智慧阅读全面推广的瓶颈在于技术发展水平低,智慧图书馆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智慧图书馆之所以“智慧”,是因为它能感知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需要开发高质量的配套软件来实现。[16]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强大的物联网系统支撑,然而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尚未成熟,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具体到开发适合老年读者的系统和操作软件时,问题则更加明显。

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兼容性和平顺性、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无缝连接都需要进一步研发改善。一方面,智能感应芯片技术和云计算网络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作为关键技术的RFID还未实现产业化,其技术本身存在如高频RFID标签隐蔽性较差、多标签识别时互相干扰、RFID设备抗干扰能力较差等缺陷,多技术结合的云计算图书馆系统开发和部署也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16]技术设备对于经费来源单一、技术人员短缺的社区图书馆来讲,价格昂贵且较为复杂,不易操作的系统往往使老年读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处在弱AI阶段,AI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投入使用较少。最能辅助老年读者的智能阅读机器人只能偶尔出现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图书搬运、图书盘点、图书自动存取、图书扫描等基础工作,老年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智慧机器人的便利。

如何攻克老年读者数据收集、加工与反馈等技术难关,开发适合老年读者的智慧软件系统,降低RFID社区图书馆系统的引进费用和智能控制系统费用,研发适合老年读者特点的机器人,做好智慧阅读载体——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智慧阅读服务的推广使用和咨询服务,有待进一步探索。

5.3 老年读者智慧服务经验缺乏

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智慧阅读的推广尚未形成面对老年读者的成熟的服务模式,缺乏服务经验。当前,我国中老年人日常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使用生活应用、进行娱乐休闲等,互联网体验更加多元。75.8%的中老年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56.6%的中老年人可以自己搜索,绝大多数中老年人会使用微信,近半数的中老年人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4]然而,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尚停留在借还书服务,对老年阅读需求如何收集、阅读信息平台如何建设、智慧阅读服务包括哪些内容、服务如何提供等还没有经验。社区图书馆馆员文化水平不足,公共图书馆馆员又鞭长莫及,服务队伍的缺乏使老年读者面对智慧阅读时不知所措。美国的社区图书馆位居全球图书馆发展前列,被视为一种教育机构、文化机构、文献中心的结合体,其每个社区图书馆都与城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政府图书馆以及各类图书馆相链接,使阅读融入居民的生活。我国的社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少,且缺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阅读产品。

如何准确评估老年读者的需求,加强社区智慧阅读与高校、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建设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打造全新、成熟的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服务模式,是推广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关键问题。

6 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推广路径

6.1 全面建设老年读者智慧阅览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14]在物联网时代,应积极建设老年读者智慧阅览室。老年智慧阅览室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具备普通阅览室的基本功能,其次是智慧,即保证服务的简单高效与更加丰富。老年智慧阅览室的建造重点应放在重塑社区图书馆,选择老年群体较多(如养老机构)的地点建设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空间,阅览室应具备标示醒目、光线充足、环境优雅、无障碍的特点。由于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日益多元化,建设馆藏资源时要通过多种路径来搜集资料、统计数据,分析了解老年读者的需求,全面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偏好和需求,并且做好智慧化的阅读服务。

(1)基于智慧数据统计,保证具有满足老年需求的纸质阅读资源,满足老年读者的随机阅读偏好。关于老年读者对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的需求程度的调查显示,社会、时事类排名第一,健康保健类位列第二,天气预报、休闲娱乐类等紧跟其后,金融证券、子女就业以及与自己原来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等也是老年读者重点关注的内容。[17]因此,应基于全国范围内老年读者的阅读频次、类型等数据统计,改变既有阅览室的阅读资源结构,按照老年读者的兴趣偏好设置书刊栏,陈列新闻时事、历史传记、保健养生等纸质资源,供老年读者自由取阅。

(2)为老年读者构建智慧阅读数字资源集群,筛选、重塑数字资源,满足老年读者的定向阅读偏好。配备专用电脑等电子设备,增添语音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引进图书馆机器人,协助老年读者获取知识。创办大型字体的老年读者专用网站,提供馆藏资源的快捷检索服务,开展阅读文献传递服务,保证老年读者经过简单的操作就能顺利找到所需资源,统计、分析老年读者感兴趣的数字阅读信息需求,开设老年读者智慧化阅读专区和互动栏。整合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数字资源,使其更丰富、更有序、更合适,在阅读资源结构上全面契合老年读者需求。

(3)针对老年读者开展智能化的阅读附随服务。各类阅读资源尽量采用大型字体,数字资源采用传感式触屏模式,还可以通过全息影像等方式宣传推广针对老年读者的智慧阅读服务。在配备老花镜、放大镜等老年读者常用物品和急救药的基础上,提供联网式阅读体验服务、即时急救服务,通过智能设备辅助老年读者完成阅读,并且根据传感设备判断老年读者的健康情况,一有情况马上联网智慧医疗单位进行急救。此外,在智能导航的基础上,为不便出行的老年读者提供网络预约-送书上门的服务,给予老年读者人文关怀。

6.2 建设契合老年读者的阅读服务模式

(1)建设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检索系统。公共图书馆应在智慧阅读数字资源集群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的政府部门、服务机构等合作,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城市数据库信息,结合老年读者移动社交中的公开数据,充分收集、分析老年读者特征,从心理、生理出发,建设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智慧检索平台。比如可基于老年读者兴趣偏好、智慧阅读意识、智慧阅读能力、个性化要求等,开设智能资源类型化检索,老年读者可以触屏点击具体资源,在现有的文字式阅读资源检索平台基础上,根据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设置语音智能搜索、触屏智能搜索、群体阅读偏好智能搜索。

(2)建设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推荐系统。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老年读者的阅读习惯预判其决策趋势,建设智慧推荐系统。推广智慧阅读不是无视读者的偏好而进行的各领域作品的普及推广,目前各类App和互联网网站都有“猜你喜欢”模块,图书馆领域也逐渐采用类似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其智慧门户设置了“猜你喜欢”板块,根据读者的浏览、收藏、评论等阅读行为元数据创建智能化推荐文献资源,重点推送最新采编资源。[18]在图书馆领域推广语义分析技术,匹配老年读者和阅读资源之间的语义特征,通过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打造契合老年读者意愿的阅读资源和推广服务,包括著作、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可完成的短讯等,并记录老年读者的个人阅读成就,以月或季度为单位发送给老年读者,可辅之以声音、图片等易于老年读者接受的呈现形式。

(3)建设老年读者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辅助老年读者完成阅读操作,比如老年读者如果视力不佳,那么其可以发出“人民日报”的语音命令,由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完成点选工作。另一方面,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可以陪伴老人进行阅读,并基于算法进行相关内容的辅助讲解,减少老人的阅读枯燥感、孤独感。此外,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也可以与公共图书馆智能设备辅助联网,完成辅助急救医疗等工作。

6.3 建设老年读者移动智慧阅读平台

除了实体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外,移动终端是推广和实现智慧阅读的最得力助手。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增长极为迅速,2016年市场规模已达90亿元,比2013年几乎增长了一倍。[19]移动终端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相比在电脑端的智慧设计,在移动终端普及智慧阅读的价值更大。然而,目前的移动阅读App多数未考虑老年读者的特点,没有专门适合老年读者的移动终端。因此,应针对老年读者身体状况、技术水平与接受能力的特点,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老年读者阅读搭建平台,全面推动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移动化、即时化。

(1)推动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的移动化。移动智慧阅读平台的设计要“操作、内容”双管齐下,即界面与操作更加简单、智能,内含资源贴合老年读者的品味。一方面,采用语音识别、文字朗读等技术,推动智慧阅读内容的移动化。老年读者往往会在点击时出现偏差,因此除了触屏感应,要应用语音识别技术智能识别老年读者的操作指令;同时,用文字朗读技能减缓老年读者的视觉疲劳。此外,该技术的数据库应与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联网,确保数据库体量和服务效果。另一方面,根据老年读者的学科背景和兴趣,智能筛选阅读资料,推送适合老年读者的精品内容,推动智慧阅读检索与推荐的移动化。

(2)推动老年读者智慧阅读服务的即时化,即通过移动端的智慧联网,帮助老年读者在享受阅读基本服务之外,感受智慧阅读附加服务。比如可以通过移动端提交文献传递等阅读申请、文献借还申请,也可预约智能图书配送机器人送书上门,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面的阅读服务。此外,也可实现老年读者智慧阅读移动端与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的联网,让老年读者远程享受智慧阅读陪伴机器人的服务,使智慧阅读全面融入老年人的智慧生活。

猜你喜欢

老年人智慧图书馆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图书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