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识字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019-01-19福建省福州市麦顶小学薛梅萍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构字会意字字理

■福建省福州市麦顶小学 薛梅萍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潘涓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我们知道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字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语文应特别关注汉字的字理。

小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对一些汉字的细微差别不是很清晰,导致错别字多,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构字规律。运用字理识字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当教师运用图片讲解汉字的构字理据时,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好奇心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学习生字的兴趣大大提升,同时,学生也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汉语言文字。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对字理的兴趣,让我对字理识字有一些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字理识字的方法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概念

(一)字理

字理即是汉字的构成理据。一般从字音上、字形上、字义上进行析解,发现规律。例如:甲骨文用“”(云)来记录语素“yun”,它在字形上跟云的形相似,上部两个斜斜的横像层层叠叠的云气形,下部弯曲回转的像云的形,形象地刻画出古代人们对云的印象。

(二)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简单说就是运用字的构字规律认识汉字。这是识字汉字的其中一个方法。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析解形解释义,知道义记忆形。如“埋”,可以析解字形为从土从里,字义是埋入土里,通过“土”“里”记住其埋藏之义。

二、字理识字的原则

(一)科学性的原则

2.符合汉字的简化特征。汉字虽经历演变,经历简化,但总的来说,汉字简化还是符合“六书”原则的,例如繁体的“層”,从尸(屋顶形),曾声。规范简化为“层”表示多层的房屋,表意的意思十分清楚。繁体字“從”,会意字,二人相随形,即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走,加意符“彳”(道路),表示走在路上。简化后为“从”,一个人在前面大步走,另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跟,有相随、跟随的意思。虽说笔画减少了,但还是符合“六书”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汉字经过多次演变和简化后,字理变得模糊,那就不能依照“六书”的理论进行讲解,这类汉字应当谨慎讲解或者不讲。如“对”,左边的“又”仅仅是一个汉字符号,既不表示字音,也不表示字义。讲解的时候也就没必要把繁体字展示给学生看,更没必要依照“六书”理论进行讲解。

(二)灵活性原则

一节语文课,课堂知识容量有限,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做到对所有的生字都要进行字理析解,怎么办呢?这时需要教师有所选择,做到详略得当。一篇课文中,有一类字和二类字,教师应选择一类字中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汉字,或选择在文章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进行解析。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教师重点解析的是一类字“竹”和“马”,而对二类字“参”“加”“洞”等字理简略讲解或不讲。

三、各类字的字理识字的方法

(一)教授象形字的方法

1.教授象形字的基本方法是追溯源。

汉字的构成分为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在这六类中,象形字的构字能力最强,所以教学时,应该以象形字为原点,为开端,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时,借助图片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源头。如,教“网”,出示图片渔网进行直观演示。再如,“带”,象形字,出示图片,学生自觉发现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下面像垂下的巾饰,本义指束腰的带子。后来泛指狭长形条状物,如“鞋带”,这样理解起来就深刻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照,“图片——古体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汉字”三者之间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异同,这样学生在脑子里才能形成思维的连贯。如果把图片和楷体汉字直接对照,那么缺少铺垫,思维跳跃太大,孩子不好领悟。所以在对照时,要注意采取“两两相比”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立即把图片和古体字比照,然后再将古体字和楷体汉字比照。例如,在教授“川”字时,先出示图片,而后把图片和金文的川“”进行对照,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图片和古体字有类似的地方,这时候,教师趁机出示楷体汉字“川”,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川像弯曲的河流形状,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这样一来,经过古体字的过渡,学生脑子里的“川”就形象具体起来了,记忆深刻。

2.追溯源应注意的问题。

在泛雅平台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过渡到“MOOC—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自学方式”的模式。将学生转移为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平台实施“学+做”模式。通过“精讲多练”的形式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且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即上课实验合并在富媒体教学中同步进行,增加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自主教学。[4]

(1)选取恰当的图片。有时候,教师在讲解象形字的时候,需要用到图片,但翻遍教材都找不到能匹配准确的图片,这时教师就要自己想办法寻找图片,或自己画图,画出与之匹配的图,不管用什么办法解决,首要的一点是所选的图片一定要与该字的字理吻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记忆生字。如“竹”,书上没有配插图,甲骨文是“”,叶片是朝下的,教师所选的竹叶图片叶片应该是朝下的,如果叶片朝上,就与字理不吻合了。

(2)对照过程突出重点。学生对汉字和图片进行比照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笔画。如“子”小篆“”将小孩双臂上举,像要人抱的形状,隶书中将双臂拉平成一横,教学时,应重点强调这一横,避免跟“了”字混淆。

(二)教授会意字的方法

1.教授会意字的基本方法:分解——组合。

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例如“青”字,先分解,“青”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上面从生(植物初生),下面从丹(表示颜色),再组合,组合起来不难理解“青”的本义是像植物样的绿色。讲清楚“青”的字理后,学生就不会把“青蛙”写成“蜻蛙”,这样“青”字下面部件也不会写成“月”了。

2.对相同部件的会意字应集中讲解。

例如,木头的“木”字,字义是一棵树木,两个“木”即树林的“林”,数目增加,每增加一个,意义就加强一次。三个“木”即森林的“森”,在“林”的基础上,数目继续增加,意义再加强,所以森林要比树林的树木更多。依据这样的构字规律,学生以后学习“众”“淼”“犇”等此类字形,从字形上就能推断字义,自主识字能力就更强了。

(三)教授形声字的方法

1.教授形声字的方法之一是以点带面。

形声字在构字规律上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例如,学生了解偏旁“月”有两个字形,一是表示月亮,所从字与月相、光亮、时间有关,如:“朝、明、朗、朦胧”。二是表示“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比如低年级常见的“背”字,心脏的“脏”字。

2.教授形声字的方法之二是先切分再组合。

如低年级学生错误率相当高的一个字“戴”,先切分成两个部件,重点析解中间的“異”,甲骨文“異”“”像人双手戴帽或举物于头。本义是头戴着。后来引申为加在面、颈、手等处,如“戴眼镜”“戴项链”“戴手套”,后来又引申为头顶着。

3.教授形声字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才是目的

依据形旁推断字义,仅仅是识字的一个步骤,要用该字组词运用才是目的。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加油站》中,以包字为声旁进行扩展认字“饱、泡、跑、抱、袍、炮”。

(2)对同形但不同义的形旁要归纳

有的汉字同一个形旁,但在不同的汉字中,形旁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例如,“冫”,读作两点水,这个部件在“冷、冻”两个字当中,表示寒冷。而在冲下来的“冲”字中,冲的两点水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也读作两点水,但它表示水的意思,是由三点水演变,简化以后的写法。

注: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课题“汉字文化行动指导下的小学低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研究”(课题编号:FZ2017ZX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构字会意字字理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汉字构字理据与汉语构词理据的交集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
品形汉字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