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1-19甘肃省酒泉中学童建成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蓝月亮天文月亮

■甘肃省酒泉中学 童建成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高中地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其内涵十分丰富,而地理实践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提出:“课堂中应该丰富实践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更加真实的世界,领悟地理的魅力,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热情。”也就是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外,教师应该意识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理调查、地理观测还是地理实验、地图绘制、问题探讨、教具制作,都可以看作是地理实践的一种形式,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恰当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此,我将会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通过以下几点来具体叙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地理实践的开展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理实践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不难理解,地理实践的开展可以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从而增加地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二,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毋庸置疑,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知识的应用,而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很难直接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三,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地理实验方案设计中完成数据的观察、记录,从而使学生推导、概括、解释地理问题,同时,通过一些合作性的实践,还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正是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所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教学趋势。

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联系生活,激发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主要就是指一种思维当中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其具体表现就是在人们的认知活动当中,当遇到一些超过知识基础或者认知水平的实际问题或者理论问题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焦虑、困惑、怀疑的心理状态。毋庸置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的前提必然就是对某种问题或现象产生了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最为熟悉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挖掘这些生活现象中超出学生知识基础的内容,以此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为地理实践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讲解了宇宙中不同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绕转关系,并讲述了天体系统的基本层次。其中,地球、太阳、月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理解的重点。于是,为了组织开展相关的天文观测实践活动,我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了讲解。我问学生:“同学们,满月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那大家知道每个月有几次满月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马上有学生回答:“一次,每个月的农历十五或者十六。”我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的,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每个月两次满月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蓝月亮’,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在每次满月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月亮是不是同样的大小呢?”由于学生用肉眼根本无法进行准确分辨,所以大多数学生给出的都是肯定的回答。之后,我继续问学生:“月食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那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当‘月全食’现象发生的时候,还能不能看到月亮呢?如果能看到,月亮是什么颜色的呢?”最终,通过在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中挖掘学生不了解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也为相关地理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促进知识理解

毋庸置疑,要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到实践当中,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所以知识理解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此外,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对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同样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同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加顺利地进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同样以《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激发了学生对“超级月亮”“蓝月亮”“红月亮”等几种天文现象的问题意识之后,为了使学生对这几种现象中蕴含的天文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

首先,我把学生划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我给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而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学生都对这几种现象有了一定理解:第一,“超级月亮”主要是因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月球在不同轨道位置时距离地球的远近也是不同的,当月球距离我们最近时,我们看到的月亮也会比较大,所以称之为“超级月亮”;第二,“蓝月亮”的出现是因为满月之间相隔的实际天数为29.53天,而每个公历月的天数大多是30天或31天,所以有时每个公历月会出现两次满月现象,而第二次满月被称为“蓝月亮”;第三,当月全食现象发生的时候,尽管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中间恰好把太阳光完全遮挡住了,但由于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折射出一些波长较长的红色光线,所以这些光线折射到月球之后,使月球变成了红色,也就出现了人们看到的“红月亮”。最终,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了相关地理知识。

(三)创设情境,调动实践热情

不难理解,在地理实践当中,学生的实践热情对于最终的实践效果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当中。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上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之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增加实践内容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一些与实践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能够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

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了“超级月亮”“蓝月亮”“红月亮”这几种天文现象的知识理解之后,我借助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科教短片,这个短片主要讲述的就是这几种天文现象。在这段视频中,通过计算机模型的方式呈现出了地月系、太阳系中不同天体之间的绕行关系,并展示了一些天文现象的实际场景,再加上视频中生动的描述,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这几种天文现象的震撼场景。最终,在教学情境的辅助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实际观测热情。

(四)组织实践,强化实践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因此,在完成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实践当中,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使学生对“超级月亮”“蓝月亮”“红月亮”这几种天文现象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际的观测活动。在2018年1月31日这一天,三种天文现象将会集中出现,而这一天的天气比较晴朗,提供了良好的观测环境。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观测地点定为教学楼7楼顶和楼顶天文台,将观测时间定于19:48~23:11之间,并给学生提供了KC-410 天文望远镜、信达小黑天文望远镜、飞碟式旋转三球仪、月相演示仪、星座地球仪等观测设备,并采取了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最终,通过严密的组织,使本次实践观测活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总结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式,并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蓝月亮天文月亮
奥为蓝月亮酒吧
蓝月亮洗衣液 厂家直销 前100名还赠送原价798元《四快高效学习法》一套
天文与地理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砸月亮
天文知识普及
Once in a Blue Moon
工地上的蓝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