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

2019-01-18梁紫薇

科技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广播媒体舆论引导

梁紫薇

摘 要 随着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新闻对社会建设的影响愈加明显,如何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重点工作重心一直都是促进全社会更加和谐。因此文章从新闻编辑人员促进新闻舆论引导的方向入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编辑人员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 广播媒体;编辑工作者;新闻信息;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26-0049-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完全可以工作简单地称为收集新闻挖掘者和以及信息报道的传播者,简单地分为两个工具,一是挖掘机,挖掘新闻信息,而是小喇叭,广而告知新闻信息。当然现在有更多的媒介可以播所收集到的信息。而作为小喇叭,我们要筛选合适的新闻信息来传递,要发挥新闻信息对民众的引导鼓励的作用。

让普通群体也能对社会事件进行一定的思考,甚至参与到其中去,最终推动全社会深思,从而更好地反省自身。基于这种出发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就应该着重对新闻编辑人员,确保编的工作内容,让他们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新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地为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1 强化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各项素养

如果要发挥广播新闻的宣传广播的作用就要提高新闻的价值层次、新闻的深度等,而想要提高新闻内容的价值内涵就要只有题号新闻工作者的各项素质,就要通过有质量的新闻内容编辑工作增强新闻的价值高度,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经验才能取得理想的工作实际效果,才能更好地做到舆论引导[ 1 ]。基于这项目的,强化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是有必要的。

强化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确保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信息编辑的过程中能够具备正确的政治意识,由于拥有高层次的政治理论思想,那么新闻编辑工作就会更加具备大局观念,也能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新闻事件,并且能够发现新闻事件所蕴含的本质内涵,把握舆论引导的尺度,合理确定编辑立意点,让为新闻舆论引导作用运用到正确的价值观上。

当谣言四起的现象出现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明辨是非,不被谣言误导,在谣言的迷雾中像灯塔一样指引人们,引导群众意识到信息混淆对社会的危害,让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也能得到各种角度的解读,让谣言不攻自破。其次,要更加切实地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保证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思想认识来引导新闻受众思考,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深入浅出地指导群众,让新闻信息能够切实地发挥引导群众思考的作用[ 2 ]。

2 通过宣传策划来改革创新新闻报道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收集和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创新编辑模式增强效果来发挥新闻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新闻宣传的策划就是编辑人员的必修课。通过创新闻报道的途径,以求进一步提高新闻的表现力,改变人们对新闻报道刻板无趣和教导性的看法。结合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优点:互动性和趣味性,在保证新闻质量的同时也要创新传播方式和模式,吸引更多的受众回归到广播媒体中。摒弃传统说教的新闻报道方式,通过增加新闻传播过程中编辑者与受众的互动,开辟评价区和意见栏,使普通群众之间能够分享彼此的看法,增加互动性,加强新闻传播效果[3]。

3 借助层次化的宣传造就广播新闻传递信息的独特优势

编辑工作在如今除了负责新闻的编写和新闻传播,更需要重视新聞的相关宣传工作,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使得更多碎片化信息挤占了新闻信息的空间。所以他要加强新闻信息的宣传。那么为了保证新闻编辑真正达到传播的目的,应该着力形成有多重层次的宣传模式,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方法,真正促进发掘出新闻背后蕴含的、引发思考的内容,为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引导作用的全面发挥夯实基础。

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用独特的视角报道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等,发掘出这些新闻信息的背后所蕴含的大多数群众利益,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在群众中的认同感。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使得新闻媒体屹立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令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适当的突显出新闻信息的舆论引导。

4 正确处理记者和新闻信息处理人员的关系

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编辑与记者的关系尤为重要,一条有效和新闻里包含着记者的采集过程和编辑的信息处理过程。因此要正确处理新闻编辑与记者的关系。让当地的群众感受到新闻信息的温暖和力量,对新闻信息的认同感增强,也更愿意反馈最真实的信息和想法。从而让新闻报道真正发挥作用,真正深入群众。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联系不同地区新闻信息对新闻内容进行变化更新,抓住地区特色,反映具体某个一个地区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如此以来,才能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发挥地区独特优势,形成良好的地区影响效应,为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发挥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对于改善群众关系问题的作用。

5 提高广播新闻编辑舆论引导的具体策略

5.1 广播新闻应维护信息的真实性

新闻三要素中就包含真实性这一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必须经得起实事的考验。如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兴起,在加快信息传播的同时往往也会因为追求第一时间报道而导致报道失实。

例如前段时间很火的重庆大巴坠江事件。第一时间站出来报道的“澎湃新闻”,当时该媒体指出大巴坠江是由于红轿车女司机逆行。新闻报道一出,舆论哗然,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在咒骂“女司机”,无辜的女司机成为全网众矢之的。可是随后,事件发生大反转,经过调查后得知其实女司机并未逆行,相反踏实正常行驶同时也是此次事故的受害者之一。

可是,在未经查证前,“澎湃新闻”就以“女司机逆行”为标题,不仅误导了群众同时也是对新闻事件真实性的不负责任。这样造成了新闻的权威性下降[3],掀起了错误的舆论浪潮,混淆了公众的视听。作为广播媒体,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要在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后再进行传播报道,否则广播新闻将难以保持权威性,也就是在消耗公众对广播新闻的信任度。

5.2 广播新闻要贴近百姓

文化创造来自于群众,根植于群众,最后当然是要服务于群众的。广播新闻作为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體新闻形式也不例外,要从百姓出发,贴近民生,以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其内容上要来自于群众生活。新闻媒体就是民众的眼睛和耳朵,更是群众嘴巴。因此广播新闻不仅要来源于群众身边,也要深入一些普通群众难以接触的领域,拓宽人民群众的视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要以教育引导群众为出发点。通过深刻而生动的事例宣扬正能量。那么就要求在广播新闻的内容中要贴近群众生活,以群众身边大小事为例,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

在传播过程中避免过于报告化甚至官僚化,新闻广播不是完成学术论文,而是传播信息,那么就要求传播的内容是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尤其某些领域或者国家大事上,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官方语言,这时就需要广播新闻编辑人员从群众角度出发,在叙述实事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去诠释这些专业词汇和事件,使得新闻报道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也更加通俗易懂。让更多的公众能够接受,只有公众接受,新闻报道才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其传播信息的初衷。

6 结论

互联网助力新闻传播的今天,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传播新闻信息。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已经远超传统媒体,因此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也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从而真正达到信息舆论影响社会的效果,争取能够通过新闻传播的正能量引导全社会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的氛围,真正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同步。

参考文献

[1]王静.广播新闻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之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11):155.

[2]纪虹刚.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作用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5(5):14-15.

[3]邢志刚.刍议广播新闻编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之思考[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6):00106.

猜你喜欢

广播媒体舆论引导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广播媒体广告价值最大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