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结合艾灸治疗运动员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2019-01-18叶利萍蔡建浩蒋阿丹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四物汤桃红艾灸

叶利萍 蔡建浩 蒋阿丹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231)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坠胀等不适症状,大多伴有腰骶部酸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四肢厥冷、昏厥等。痛经属于妇科常见病,在青春期少女及未生育者普遍存在,但专业女性运动员痛经率显著高于普通同龄女性。王芳[1]对43名水上项目运动员、100名体育学院大学生和100名普通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水上项目女运动员、体育院校及普通院校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存在严重痛经状况的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6%、30.2%和14%,呈现阶梯递减,运动员和体院大学生痛经发生率远高于普通院校大学生。痛经不但影响专业女子运动员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而且还不利于她们的心身健康。

鉴于运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经常外训和外出比赛,治疗连续性相对较差,而且还要兼顾用药安全避免兴奋剂,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找一种适合专业运动员的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治疗方法。西药治疗副作用多,不宜长期应用。而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2]。本研究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结合艾灸、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艾灸三种治疗方法治疗专业运动员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以验证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结合艾灸疗法是否适合在运动队中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所有病例来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门诊就诊的浙江省专业运动队的原发性痛经运动员。入选的60例病例均按本研究痛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收集。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中药+艾灸组(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艾灸疗法)、中药组(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艾灸组(艾灸疗法),按1∶1∶1比例分配,每组20例。最终51例完成本次研究,9例脱落,均因外训或比赛问题未完成既定疗程。三组在年龄、病程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s)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s)

组别中药+艾灸组中药组艾灸组例数(n)16 18 17年龄(岁)19.88±5.28 19.88±3.20 19.13±2.85病程(年)3.79±3.04 3.19±2.14 3.38±2.55

1.2 诊断纳入标准

1.2.1 痛经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二版[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4]。

1.2.2 纳入标准

(1)诊断为原发性痛经;(2)年龄为14岁~30岁之间,正在接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3)配合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1)脐部有皮肤感染者;(2)合并有重大内科疾病者;(3)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痛经;(4)不配合检查及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艾灸疗法

选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双侧)、次髎穴(双侧)。方法:将百笑灸灸筒用医用胶布粘贴在选定穴位上,拔开灸盖,安装好灸柱,点燃灸柱后扣合在灸筒上,左右旋转筒盖,通过调节出气孔大小使施灸温度适中,以皮肤有明显的温热感为佳。待皮肤热感消失,即可移去艾灸装置。一次灸1壮。治疗时间:于每次月经来潮前5天至月经来潮第2天,连续7天,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2 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疗法

药物组成: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黄9 g、赤芍6 g、川芎4.5 g。随症加减:腹痛拒按,经色黯而有血块者加延胡索3 g、五灵脂6 g;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者加小茴香1.5 g。贴敷方法:将中药磨成粉末,用生姜汁调和,取一枚硬币大小填充脐部(神阙穴),再用一次性敷贴贴于脐部。24小时换药1次。治疗时间:同艾灸疗法。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痛经症状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和子宫弓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治疗前:第1个治疗周期的经前1周内;治疗后:第4个月经周期经前1周内;治疗后3个月:第7个月经周期经前1周内。

1.4.1 痛经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版[5]。

1.4.2 疼痛程度评分: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取10 cm游动标尺一条,将其10个刻度从左到右标记为0~10分,根据自身疼痛的程度在标尺上做上标记,无痛为0分,自觉难以忍受的最大疼痛为10分[6]。

1.4.3 超声监测指标:采用荷兰的PHILIP-IV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于月经行经第1天在室温28摄氏度的条件下,经腹子宫B超监测PI和RI。根据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分析子宫血流动力学变化。

1.4.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000022年试行版)[[55]]:无效:症状如前,没有改善;有效:症状改善,不需要服止痛药,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降至治疗前1/2~3/4;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不需要服用止痛药,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以下;痊愈:无痛经症状,治疗后积分恢复至0分,停止治疗3个月未发生痛经。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同一组内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痛经症状评分、VAS、RI、PI值,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治疗有效率、治愈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痛经症状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中药+艾灸组显著低于艾灸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下降(P<0.05),但均比治疗后有显著升高(P<0.05),中药+艾灸组仍高于艾灸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对改善痛经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且中药+艾灸组在改善痛经症状的疗效优于艾灸组,远期疗效中药+艾灸组略优于艾灸组。

表2 各组痛经症状评分比较

2.2 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如表3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VAS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中药+艾灸组显著低于中药组和艾灸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VAS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下降(P<0.05),但均比治疗后有显著升高(P<0.05),中药+艾灸组仍高于中药组和艾灸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减轻痛经疼痛程度,且中药+艾灸组在减轻痛经程度上优于中药组和艾灸组,远期疗效中药+艾灸组略优于其他对照组。

表3 各组VAS评分比较

2.3 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如表4、表5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中药+艾灸组和艾灸组在治疗后RI值和PI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经治疗后仅有PI值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的RI值和PI值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无论是治疗后还是经三个月随访后,中药+艾灸组的RI值和PI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对照(P<0.05)。提示中药+艾灸组和艾灸组均能有效降低子宫血流RI值和PI值,改善子宫微循环,中药+艾灸组优于其他两组。

表4 各组子宫弓动脉RI值比较

表5 各组子宫弓动脉PI值比较

2.4 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6所示:中药+艾灸组有效率达100%;中药组有效率为83.33%;艾灸组有效率为76.47%;中药+艾灸组治愈率为31.25%,而中药组和艾灸组分别为5.56%和5.88%。中药+艾灸组治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临床疗效佳。

表6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一般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子宫壁螺旋动脉和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缺氧和缺血现象。徐晓旭、张铁山[7]等对95名原发性痛经未婚少女在月经周期第1天行经腹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动脉、弓状动脉等的PI值与RI值,结果发现原发性痛经月经周期第1天子宫动脉灌注阻力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患者治疗是否有效的监测指标。张宝玲[8]于月经周期第1~2天对受检者经腹超声测量子宫动脉及各级分支的PI值和RI值,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发现此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经期子宫血液循环,缓解或解除子宫平滑肌缺氧痉挛。原发性痛经与子宫血流PI值与RI值存在相关性[8]。

痛经,中医又称“经行腹痛”。经期前后,由于子宫、冲任气血变化急剧,气血由实变虚,血海由满变泄,致病因素乘虚而入,导致气血失于濡养,运行不畅,不荣而痛,不通而痛,发为痛经。

脐疗是指用药物或艾火等刺激脐部,激发脐部所属经脉和神阙穴的经气,调畅气血,调和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9]。而贴敷脐部法是脐疗的常用方法。专业运动员长期经期大强度训练和比赛,过度劳累导致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精神压力大导致情志不调、肝气郁结,以上均可导致胞脉气血运行不畅,胞脉瘀阻不通引起痛经,故专业运动员原发性痛经患者以气滞血瘀型的实证多见。因此,本研究原发性痛经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通则不痛”乃本病的治疗原则,用药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味。该方剂出自《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补血调经的基础上加上行气散寒、活血止痛的药物,更适合治疗专业运动员气滞血瘀型的实证为主的原发性痛经。李琼[10]研究桃红四物汤治疗痛经的临床价值,发现其可明显缓解和治疗患者的痛经症状,有效率达92.5%。黄培艳等[11]采用四物汤类方对大鼠子宫血流作用的研究发现四物汤类方的水提液和醇沉上清液均有促进大鼠子宫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痛经等提供借鉴。加味桃红四物汤作用于脐部,通过经络的输布,深入体内并发挥药物“归经”之效能,使之达于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所,使气血调和,冲任、胞宫气血运行通畅,瘀血化,痛亦止,“通则不痛”。

艾灸疗法治疗痛经主要是温热刺激穴位,透达穴位深部,穴位作用和艾叶的温通药性综合发挥效能,通过调畅胞脉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艾灸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功能和三经的气血运行,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艾灸关元穴可通过温养冲任、暖宫散寒、温经止痛而起到治疗痛经的目的。次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具有理气行血、活血化瘀、调补冲任,强壮腰肾的作用。中极是治疗痛经的效穴。可通调任脉之气,散寒行气。艾灸此四穴可以健脾温肾、疏肝理气、通经活络,激发任、督、冲三脉经气,调理冲任,濡养胞宫,化瘀止痛,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目前,临床上艾灸治疗痛经应用广泛。

从本研究结果看,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结合艾灸疗法取得了更好的临床疗效。中药+艾灸组治疗后能更显著地改善痛经症状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及子宫弓动脉PI值和RI值。虽然三组治疗后3个月各观察指标均出现了回升,但中药+艾灸组仍然表现出了优势,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其机理可能是穴位艾灸的温经通络作用促进了中药敷脐活血化瘀功效的“归经”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加味桃红四物汤养血调经、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4 小结

本研究初步显示,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结合艾灸疗法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简便,适合在运动队中推广,并为临床开展此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味桃红四物汤敷脐结合艾灸疗法远期疗效及具体施灸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四物汤桃红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Large eddy simula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gon thermal plasma jet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等一树桃红
松桃红石林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