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向知识服务转型策略研究

2019-01-18齐钒宇李晓蕾商云涛

中国矿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资料馆海量馆藏

齐钒宇,李晓蕾,商云涛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 100037)

地质资料的本质属性是提供社会化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地质信息[1]。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地质资料服务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地质资料向知识服务转型成为当今研究热点。知识服务的概念起源于图书情报领域,是一种基于信息资源,以用户需求为目标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

知识服务在图书、档案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地质资料具有档案和图书的双重属性,但又与之有所区别。地质资料作为一种专业类科技档案,其中蕴含着海量的知识信息,易于开展地质资料的深入分析和知识的提炼聚合,具有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良好基础。本研究围绕地质资料向知识服务转型研究与实践,以提升地质资料服务质量为核心,结合档案图书研究成果,切入用户知识应用需求,融入知识创新核心过程,提出地质资料向知识服务转型策略及发展建议,带动地质资料服务转型发展。

1 地质资料知识服务

1.1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2]。知识服务关注的是知识在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用户的感知和体验,是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其特征有别于传统的信息服务[3]。

地质资料知识服务是基于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中蕴含的地质知识,进行标引、组织、聚合、重组等工作,达到地质资料知识检索、关联和聚合的目的,满足用户对地质知识的需求,提升地质资料服务质量。

1.2 必要性

地质资料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各级馆藏机构已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扫描工作,使地质资料成为一种信息资源并步入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必须发生“质”的转变。二是在时代背景下,馆藏机构提供的服务模式与用户的需求一直存在着供需矛盾。馆藏机构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件”,而一件地质资料中蕴含的地质知识很难被用户发现。因此,地质资料向知识服务转型势在必行。三是地质资料知识产品研发。地质资料中蕴含着海量地质知识,将这些地质知识聚合研发成地质资料知识产品,将大大降低产品研发成本,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水平。

2 地质资料知识服务的新常态

截至目前,各级馆藏机构已基本完成数字资源的原始积累,地质资料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提供更加深度、细粒度的知识服务成为地质资料发展的新趋势。

2.1 地质资料知识管理趋势

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信息资源管理向知识资源管理转变,信息组织转变为知识组织,知识的组织结构由等级式向网络式转变,以文献为单位的传统地质资料管理也应当转变为以知识为单位的知识管理[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管理应从文件级管理像知识级管理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地质资料信息资源。

2.2 地质资料知识聚合趋势

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具有海量性[5-6]。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例,截至2019年4月末,共有馆藏资料147 791档,超过450万件。想要从450多万件地质资料中查询出所需信息,对于用户来讲难度颇大。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细粒度聚合是应对这一需求的知识组织的模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知识聚合将提升用户知识发现能力,提升知识服务效率。

2.3 地质资料知识产品研发趋势

目前,地质资料的服务仍然是以借阅服务为主的基础性服务,用户对于自身行业领域的多元化需求很难从地质资料服务中得到满足。同时,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中蕴含着海量的地质知识,很多地质知识容易聚合,形成基于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地质知识聚合数据库和地质资料知识产品。地质资料知识产品研发与产品体系的建设,将是未来馆藏机构产品服务的一大发展趋势。

2.4 地质资料深度揭示与关联趋势

地质知识分散在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检索、浏览和辨别,这是目前地质资料服务中突出的矛盾。用户到馆藏机构查询、浏览,往往花费数天时间才能找到所需地质资料。一档地质资料中可能有报告和附图上千件,从中查询所需地质知识的位置查全率和查准率难以保证。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海量且复杂,绝大部分呈现出散装分布。当前,对海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深度揭示与关联组织方式没有完全建立,地质资料中蕴含的地质资料很难被用户发现利用,这也是地质资料提供精准化知识服务的障碍。因此,馆藏机构也将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深度揭示与关联列为了未来发展趋势,将为用户提供深度和精准的地质知识服务。

2.5 用户需求变化趋势

在信息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用户需求也发生质的变化。当前用户需要更加开放、共享和个性化定制的知识服务。传统地质资料借阅服务模式与知识经济时代用户需求存在供需矛盾,馆藏机构想要实现知识服务,仅仅依靠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是不够的,数据挖掘分析、个性化定制、知识服务推送等都必不可少。传统地质资料服务中,用户只能进行地质资料文件级检索和少量定制服务的方式难以满足需求。用户需求逐渐变化为需要检索到文件级内部蕴含的地质知识以及更多的定制化数据服务。例如,用户需要快速检索到一档地质资料报告中的内容目录信息,测试分析数据信息等等。根据用户检索行为,可以不断智能推送相关知识。这些均是当前用户对地质资料知识服务的需求。

3 地质资料知识服务策略

3.1 地质资料知识检索

现有地质资料检索系统均以“件”为最小检索单位,“件”是单独成册的最小地质资料保存单位,只能达到文件级,而文件级文档内部蕴含知识则无法揭示与检索,从而限制了用户对信息的挖掘深度。通过多年的文件级元数据建设,用户可以查询文件级地质资料名称、形成单位、编著者等基本信息,但仍无法检索文件级地质资料内部蕴含的地质知识。例如用户无法检索到一档地质资料报告中是否含有岩石测试分析数据、工作区域等信息。虽然部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供了全文检索,但其效率依然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采集地质知识元信息,提供用户进行知识检索,用户无需再全文浏览即可检索,大大提高检索效率。

3.2 地质资料知识关联

利用计算机关联数据技术,将分散在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中的数据对象进行标注工作,将相关地质知识对象进行关联,形成新的知识对象。关联数据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已发展多年,相对于图书馆领域,地质是蕴含知识关联度极高的学科,地质知识关联将大大提升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率。例如,地质资料中蕴含的矿产地信息,其与物探、化探、遥感、相关地质图件等知识均有极高的关联性,通过这些数据的关联,能促进多元数据资源的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在地质资料蕴含地质知识采集的过程中,开展地质知识关联,这对于未来机构知识库等智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3 细粒度地质资料知识聚合与产品研发

知识服务时代,需要将海量地质信息资源中的地质知识打碎,形成碎片化管理,再将这些地质知识聚合形成新的知识产品库。地质知识分散在海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中,需要有序聚合来完成地质知识聚合与产品研发。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对地质资料中蕴含的地质知识再组织、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再利用。在大力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今天,地质知识聚合与产品研发是新时期地质资料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利用地质资料中蕴含的矿产地知识聚合形成。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建库成本,缩短建库时间,提高矿产地数据库服务效率,为今后地质数据库建设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基于地质知识聚合形成的产品数据库需要借助知识工具,知识汇聚和知识学习的需要相应的知识应用,知识服务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智能化地对地质知识对象进行关联、聚合和融汇有助于形成新的知识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地质知识聚合与产品研发,将大大丰富地质资料产品体系。

3.4 用户需求定制与智能推送服务

智慧数字地质资料馆与数字地质资料馆最大的区别是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感受,围绕用户应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将资源、空间进行智慧化组织与创设,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自由的服务模式,以提高用户满意度。智慧数字地质资料馆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服务,并根据用户日常行为及时推送相关地质知识服务产品,达到真正的智能推送与定制化服务。

4 建 议

4.1 摒弃传统,面向未来

地质资料直接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撑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质资料服务模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以往,地质资料行业提供的服务模式往往是被动的提供借阅服务,大量的地质资料禁锢在馆藏机构中,无法发挥其信息载体的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是时候摒弃传统的服务模式,面向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转型升级地质资料服务模式。因此,对地质资料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将盘活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利用状况,提升我国地质资料服务水平。

4.2 精细化管理与服务

随着海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产生,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势在必行。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例,文件级地质资料450余万件,数据量十分巨大。在如此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中查询所需地质知识,目前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地质资料既有结构化数据也有非结构化的数据,既有矢量数据也有数字化扫描形成的数据,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才能全面掌握其蕴含的地质知识,提升服务效率。

4.3 地质知识产品研发

地质资料中蕴含大量地质知识,将这些地质知识聚合并建库形成地质知识产品是未来地质资料发展的一大趋势。传统的地质数据库建设工作需要以项目的形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汇集形成地质数据库。但这些地质数据库中的地质知识很多在已汇交的地质资料中,利用新技术将这些地质知识聚合并建库,大大提升建库效率,节约建库成品,提升地质信息数据更新效率。

4.4 智慧数字地质资料馆建设

2013年,数字地质资料馆上线,预示着我国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上了一个台阶[7-8]。如今,随着知识服务时代的来临,数字地质资料馆也需向智慧数字地质资料馆转型升级。未来,地质资料服务将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求为目标,实现地质知识服务智能化、精准化推送与用户定制服务,实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质的飞越。

5 结 语

随着时代发展,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面临重大变革。面对海量地质资料信息资源,通过对数据的关联、聚合等手段,利用地质资料知识挖掘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地质资料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聚合,可以有效推动地质资料服务模式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提供更加高效和智能化的地质资料服务。知识服务时代的来临,地质资料服务模式转型势在必行,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能力,实现知识化管理与服务成为新时期地质资料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资料馆海量馆藏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一种海量卫星导航轨迹点地图匹配方法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2012年北京国资联年会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