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时能人人没有遗憾只有不舍

2019-01-18文/王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克里姆李咏亲人

文/王 岳

刚过去的2018是不平凡的一年,一位位我们熟知的公众人物离我们而去,霍金、李敖、金庸、盛中华、单田芳、师胜杰、常宝华、朱旭、布仁巴雅尔、臧天朔、李咏……国人内心一次次被意外噩耗撼动着,撼动的是我们的死亡观,更撼动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苏格拉底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哲学家的使命无非是希望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生活得更有意义。本文插图为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的代表作《生与死》。这是一幅人类生命进程的寓意画,画面中的幼儿、少女、健硕的男子、衰年的老妪以及温柔的母亲偎依在一起,这只是宇宙间众生中的一滴水,一个生命飘荡在宇宙之间,而在生的对面则是死亡的随时召唤。从生长、发育、求爱到衰老与死亡,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整幅画的主题无疑是极度悲观的。而在绘画手法上,采用了单线平涂,和许多东方的图案装饰,将人物形象置于象征的神秘氛围之中。

去年年底迪斯尼拍摄了一部讨论生与死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可谓用心良苦,因为他可以帮助父母回答所有孩子都会问的那两个哲学问题:“妈妈,我从哪里来的?”“爸爸,爷爷为什么要死,爷爷死了去哪里了?”我们的父母真的不该再用那句“垃圾箱捡来的”来搪塞孩子了,因为这恰恰让我们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每个人从妈妈肚子里面出来就开始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恰恰是死亡才会让我们的生命充满色彩,就如同克里姆特《生与死》右侧一样色彩斑斓。死亡才会让我们倍加懂得珍惜生命、时间、亲人,事业等等。让我们以“向死而生”的态度,积极乐观地看待生与死,不纠结生命的终点,而纠结于生命的精彩……

我曾经问医学生,患什么疾病的患者死亡质量最高?你们自己希望如何死去?居然多数医学生回答:“猝死”。搞得我哭笑不得,我知道是医院ICU太多的“不得好死”,才让他们憧憬“猝死”。我非常理解李咏在梅奥诊所享受的是怎样的“告别”,更理解他遗言为什么是:“没有遗憾,只有不舍”。中国医学不应当再将“治病救人”作为使命,而应将“帮助病人”作为使命。所有病人最终都必然面对一个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而医学除了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之外,还可以帮助病人与最爱的人共处人生最后几个月的时光;还可以提醒病人在这个几个月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还可以让病人知道去找律师将财产逐一分配给最爱的人,避免病人故去亲人却反目成仇、对簿公堂;还可以帮助病人为自己的孩子录制几段视频在高中、大学和结婚典礼上播;还可以选好CD,在最喜欢的音乐中没有痛苦的迷离而去……

其实,除了猝死,医者都可以让病人临终时说:“没有遗憾,只有不舍”。

猜你喜欢

克里姆李咏亲人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与克里姆特一起画装饰画
克里姆特 下
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 上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严而有爱的教育
李咏:父亲严而有爱的教育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