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臭氧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及对NO的影响

2019-01-17刘辉梅庾俊雄林澄刘芸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5期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一氧化氮臭氧

刘辉梅 庾俊雄 林澄 刘芸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臭氧治疗KO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臭氧组(A组)、电针联合臭氧组(B组),A组采用臭氧膝关节注射,B组采用电针针刺膝关节周围穴位并联合臭氧注射,连续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膝关节液中NO的含量为39.81±23.56,A组膝关节液中NO的含量为51.38±2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0%,A组治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联合臭氧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关节液中NO明显下降,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臭氧;电针;一氧化氮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2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又称退行性膝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多发,是最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之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KOA患者也逐年增多,若不及時治疗有较高的致残率。但膝骨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臭氧在临床上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疗效,近年来电针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疗效确切[1],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对电针联合臭氧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10月~2018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年龄为50~75岁,按照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纳入,随机分为两组:臭氧组,电针联合臭氧组每组各30例,臭氧组(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实验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下列几项中有3项症状符合的被诊断为膝骨关节炎。(1)年龄≥50岁;(2)早晨起来关节僵硬小于半小时;(3)活动关节时有弹响;(4)膝部X线见骨性肥大;(5)有骨压痛;(6)骨膜无明显升温;(7)放射学检查有骨赘形成。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诊断;②符合膝关节功能分级Ⅰ~Ⅲ级;③年龄50~75岁;④就诊时前1周内未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及其他治疗KOA的药物。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患有痛风疾病、类风湿疾病及其他关节病者;③患有结核、肿瘤等慢性疾病者;④前4个月服用过激素或其他干扰骨代谢的药物者;⑤不能坚持治疗、未按规定治疗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出者、精神病患者;⑥孕哺乳期妇女;⑦膝部及周围皮肤有破损、皮疹等皮肤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臭氧组(A组)

患者平卧,于腘窝处垫高,常规消毒,经内侧或外侧膝眼穿刺入膝关节腔,如有积液先抽干净积液,然后匀速注入25 μg/mL臭氧10~15 mL,嘱患者保持膝关节放松30分钟,并缓慢活动膝关节便于溶解的臭氧在关节腔内均匀分布,1次/3周,连续治疗6周。

1.5.2 电针+臭氧组(B组)

体位同A组,针刺取穴犊鼻(外膝眼)、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6],采用0.30 mm×40 mm毫针在所选穴位单手快速进针提插捻转行针,得气,,连接治疗仪,选择频率2 Hz的连续波,调节电流量到患者能忍受的最大电流为准,每次治疗30 min后起针,隔日1次,连续治疗6周,臭氧治疗同A组,如两种治疗方法在同一天则先行臭氧治疗再做电针治疗。

A、B两组均在治疗前及结束治疗后的第一周末采用Griess法测定膝关节液中一氧化氮含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及疗效观察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第一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A组(2.90±1.08)与B组(2.01±1.2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关节液中NO含量

如表1:A、B组治疗后NO含量比治疗前均降低,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B组下降更明显,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疗效观察

参照国际Lequesne评分标准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1月末,评定膝关节行走功能、晨起僵硬、静息痛、肿胀及压痛6项症状评分情况,该6项评分总和为Lequesne指数,以结束治疗后1个月末的Lequesne评分指数判断疗效,评分指数改变≤30%为无效,30%~60%之间为有效,60%~90%为显效,临床控制为>90%,总有效率表示为:(有效例数+显效例数+临床控制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结束后,由研究者对Lequesne指数中膝关节六项评分和Lequesne总指数等对患者症状改善率作出评价。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指数-治疗后指数)/治疗前指数×100%。>90%为治愈。好转改善率为31%~90%,≤30%则为无效,评定结果如下,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A组。见表2。

3 讨 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关节疾病,最常见就是退行软骨性病变、继发骨质增生,发病机制复杂。NO是一种炎性介质,分子量极小、脂溶性强,生理剂量的NO是人体重要的信使分子,但过量的NO可产生细胞毒性[2]。NO合成限速酶一叫氧化氮合酶,单独提取人滑膜纤维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无NO产生,当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等炎性因子后,可活化滑膜纤维母细胞中的NOS,大量产生NO,KO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等明显增多,故促使大量NO产生。多项研究表明NO是参与KOA滑膜炎病变的主要介质,一是关节腔中大量NO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另一方面过多的NO抑制软骨修复。电针是中医疗法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疗效。有研究[3]显示电针治疗KOA患者后,明显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水平能,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吉玲玲[4]等研究也表明,经电针治疗后的KOA患者,血清中分解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含量明显降低,而患者血清中合成性细胞因子TGF-β的含量升高;有动物实验表明[5],电针可能通过下调早期兔膝骨关节炎软骨BMP-2/Smad1的表达抑制骨赘形成,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本实验根据田策等[6]分析近几年针灸治疗KOA的选穴规律,选取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穴位施以电针,并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内外结合,总有效率达到95%,疗效显著。一方面通过降低了关节液中NO的含量,减轻了炎症反应,促进了软骨的修复,表明电针治疗降低关节液中NO的含量是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机制;另一方面电针可能通过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减轻了炎症反应,达到了镇痛和缓解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尚待验证。本实验临床操作简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诸剑芳,王国军.电针治疗早,中期老年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85-2087.

[2] Ushmorov A,Ratter F,Lehmann V,et al.Nitric-oxide-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c lines requires mitochondrial lipid degradationand cytochrome C release[J].Blood,2012,93(7):2342-235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膝骨关节炎一氧化氮臭氧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臭氧水灌洗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在小鼠囊胚发育和孵化中的调控作用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