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其伦理意义

2019-01-17姜玉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伦理学围术食管癌

姜玉芳

(邢台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北 邢台 054000,1341787706@qq.com)

食管癌是来自于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逐年增多,病死率约40.7万例/年[1]。近几年,我国食管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世界首位。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时间长、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做好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如何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围术期管理工作关注的首要问题[2]。

1 健康教育

1.1 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

提高健康素养被认为是维持全民健康的最经济而有效的策略。多项调查研究结果均证实,健康素养水平高的患者能够以较为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促进自身健康[3-5]。相反,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的患者则对医护人员具有极高的依赖性,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均不高,有可能增加医疗差错发生的风险。Gerges等[6]在一项系统评价中指出,健康素养对于患有癌症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具有良好健康素养的患者能够采取相应行为,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当出现治疗副作用时,能够及时辨别并很好应对,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也较高。健康教育为传播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改变生活方式、规范健康行为、自觉配合治疗。

1.2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书面形式和口头告知。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在接待和治疗患者的各个环节中,都在不断地将健康保健信息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但患者及其家属在不断接受健康教育相关信息的过程容易混淆和遗忘。常常有患者及其家属抱怨医务工作者不能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健康教育信息。而部分医护人员由于工作习惯常使用医学术语与患者沟通,或者高估了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从而不能够及时意识到患者的理解能力问题,也很少向患者解释或询问是否存在疑问。有报道显示,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若未能充分理解健康教育指导,将会增加误用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6]。

可见,医护人员应不断探索健康教育方法,以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素养水平,而整个过程的关键则在于加强健康教育者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相互沟通。

2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

2.1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需求

手术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患者会产生顾虑,担心术后创伤疼痛及手术治疗效果,而患者的这种负面心理因素将影响疾病的恢复与术后转归[7]。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逐渐转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有研究结果[8]显示,超过50%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对疾病病因、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这类患者认为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来说,从入院到确诊,直至手术后出院,需要了解的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较多。术前,应教会患者如何预防压疮、管道脱落,学习正确的翻身方法和床上活动方法。术后,对于患者的营养与饮食、休息和活动、常见症状的缓解方法、引流管的护理、家属配合进行的康复训练方法等均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

医护人员在一般情况下,仅通过简单的口头宣教为患者传递部分健康教育信息。患者常常由于医护人员的解释不到位、不深入而无法充分理解围术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无法准确掌握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2.2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及其伦理学意义

2.2.1 健康教育方式。

目前,针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健康教育路径、分阶段式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教育[9]。这三种教育方式既彼此独立,又相互统一。

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以循证护理、临床路径为指导,能够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善了传统健康教育随意性、缺乏预见性、完整性不高等缺陷。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临床较为常用,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可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预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健康教育需求、配合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等,认真落实健康教育。整个教育的过程,也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不断沟通的过程。不仅调动了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也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关注和爱护。在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每个阶段,不仅有对该阶段主要问题的相关健康教育,还有对前一阶段的检验和巩固,在整个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协助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并配合医护工作者的临床工作。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类别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教育的效果。

2.2.2 健康教育内容。

围手术期涉及手术、治疗、护理、疾病转归等过程,对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还能够帮助患者在上述各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对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因、治疗方案等的介绍)、术前指导(主要包括: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戒烟戒酒;向患者讲解术前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和主要目的,如CT、胃镜、X线检查等;指导患者饮食及排便等)、术后指导(主要包括: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护理,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卧位、下床活动、饮食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排痰与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出院指导(主要包括:复查时间、异常情况的辨别、不良习惯的改变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2.2.3 伦理学意义。

可见,无论是健康教育路径,还是分阶段式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健康教育,都强调与患者间的沟通,并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落实在工作细节上,就是在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将健康教育理念和相关知识传递给患者,并令患者掌握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者的临床工作。

医学伦理学是指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主体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伦理学思想阐述了医生人格、医患关系、同业关系和医生与社会关系的伦理主张。注重“敬人”与“敬己”,强调对患者的尊重[10-11]。

从伦理学角度来说,健康教育调整并处理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间、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2-13]。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只有更加敬业、勤业、注重才能与良好仪表、言辞的医护工作者,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也只有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式,才能做到“敬人”与“敬己”,才能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体现了医学伦理学的医学人道主义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有利与无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伦理学中的生命质量基本理论、患者权利理论、医生义务相关理论的意义。给予患者以同情、关心、爱护、平等、负责的同时,当道德原则发生冲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伦理学应用的主要原则。

2.2.4 健康教育效果。

本院近年来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根据患者所处的治疗阶段,合理安排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健康信息的传递:由进行健康教育的管理者根据患者所处的阶段,向患者讲解当前阶段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医学术语用日常用语进行表达;②患者复述:讲解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后,请患者进行复述或演示;③对患者的复述进行评价:评价患者复述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对于不正确与不全面的复述进行回馈指导,直至患者能够准确掌握健康信息再完成健康教育;④再次提问:当完成上述步骤后,患者已基本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此时针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最后的开放式提问,在提问过程中记录患者未能掌握的健康教育信息,在合适的时机重新进行指导,直至患者完全掌握。本院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明显增高。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信息的获取能力、经济支持意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改善自身健康的意愿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且焦虑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表达自我感受、对手术及治疗的信心、对家属及医护人员的依赖、接受各种手术康复功能锻炼的意愿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健康行为总体评价结果也提示,经过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大部分能够严格戒烟,并参与制定手术后恢复计划,寻求术后功能锻炼及活动方式,主动进行早期活动,掌握正确的咳痰与肺功能恢复方法。总体来讲,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令患者在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等方面的掌握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临床指标方面,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胸腔引流管留置天数、胃肠减压管留置天数;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患者术后发生肺炎、胸腔积液、非自主拔管的比率明显降低。

3 小结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术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较大,且手术的创伤为患者的身心均造成较大的损伤,容易发生肺炎、胸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应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学工作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注重与患者间的相互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体现了医学伦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知识,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信念,养成健康的行为,改善患者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改良了以往传统的健康教育路径,规范了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在提高患者健康素养、知信行、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伦理学围术食管癌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