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降低超质量、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2019-01-17李永昌邓国宝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利拉鲁胰岛胰岛素

李永昌,邓国宝

(1.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韶关 512000; 2.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韶关 512000)

2型糖尿病是因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致机体糖代谢异常从而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1-2]。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且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原因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高有关,而氧化应激可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此外,肥胖患者的体内还存在慢性低度的炎症反应,其表达的炎性因子可以干扰胰岛素的表达并减弱胰岛素的作用[3-4]。故有效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超质量、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键[5]。利拉鲁肽作为新型抗糖尿病药,兼具降血糖和降体质量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利拉鲁肽降低超质量、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降糖药效果较差的超质量、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纳入标准:符合《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6],(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2)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为至少8 h无热量摄入量;(3)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典型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11.1 mmol/L);(4)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男性腰围(WC)>90 cm,女性WC>85 cm。排除标准:对利拉鲁肽过敏者;1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者;合并严重的心、肝及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者;患有精神疾病或不愿配合治疗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0.88±8.22)岁;平均病程(7.08±2.20)个月;平均BMI(29.13±2.64)kg/m2。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0.34±8.10)岁;平均病程(6.83±2.31)个月;平均BMI(28.89±2.77)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给予健康指导,教育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运动减脂。观察组患者在原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予以利拉鲁肽注射液(规格:3 ml∶18 mg)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1次0.6 mg,1日1次,注意及时监测血糖,合理调整剂量,直至患者血糖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标准[7],即3.9 mmol/L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BMI和WC,BMI=体质量(kg)/身高(m2);WC测量方法为:髂嵴与肋弓下缘在腋中线的中点所在水平面的周径[8]。(2)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指标水平;FPG和2 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测定,HOMA-β=20×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mIU/L)/[FPG(mmol/L)-3.5],HOMA-IR=FPG×FINS/22.5。(3)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WC水平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MI、W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观察组患者BMI、W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MI、W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WC水平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BMI and WC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Note: vs. before treatment,aP<0.05; vs. the control group,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及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Note: vs. before treatment,aP<0.05; vs. the control group,b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利拉鲁肽局部注射反应1例,无患者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P=0.09)。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超质量、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强,导致常规的降糖方案效果不佳,给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增加了困难。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患者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脂肪组织的内分泌作用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胰岛素信号表达通路和胰岛β细胞的受损[9-10]。因此,在降血糖的同时改善肥胖成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而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在这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利拉鲁肽是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GLP-1属于内源性肠促胰岛素激素。利拉鲁肽作为与GPL-1高度同源的类似物,能够激活胰腺GPL-1受体,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效降低血糖[11-12];但在低血糖时利拉鲁肽能减少胰岛素分泌,且不影响胰高糖素,因此避免了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利拉鲁肽还能抑制食欲中枢并延长胃排空时间,从而降低体质量。此外,利拉鲁肽能抑制炎性因子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促进前体细胞分化出胰岛β细胞,从而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缓解胰岛素抵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体内广泛分布着GPL-1受体,利拉鲁肽还具有抗炎、降压及降血脂的功效[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W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及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利拉鲁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量,并能在显著降血糖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安全性较好,与郭阳阳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能够显著降低超质量、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在降血糖的同时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利拉鲁胰岛胰岛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新型药物利拉鲁肽保护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概述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