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秘

2019-01-16唐於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51期
关键词:文段含义记叙文

唐於义

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一篇记叙文阅读教学处理好,让学生学有所得,应该紧抓以下四个环节。

一、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篇记叙类文章篇幅相对较长,局限于课堂时间,可采用速读法,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着力弄清三方面。

第一,关于文章写什么的问题。鉴于记叙类文章内容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人和事是内联的,景和物是同类的。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细分两条路径进行训练。一类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情节,另一类是概括景或物的主要特点。

第二,关于文章怎么写的问题。作者的写作思路包括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探究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写。教师在引导阅读教学时,可随文罗列相关的写作手法,包括藝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包含表达技巧。

第三,关于文章为什么写的问题。“文以载道”等说法即为文章借助叙述的人物典型事件和描写的景物特征,蕴含着作者的情思。教师随文引导学生揣摩并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达到阅读有纲的效果。

二、统揽全文,揣摩结构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含义与文章内容和情思紧密关联。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文章围绕父亲的背影,截取与父亲背影有关的典型事例,质朴父爱子,深情子爱父,描写得异常感人。

掌握开头与结尾的特点与作用。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大多采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学会找过渡与照应的语言标志。记叙文中的过渡段,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一,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了解关键词语本身的含义,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第二,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句式、修辞上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句,饱含作者的情感,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第三,能概括段落内容、归纳写法、理解其与中心的关系。对文段内容与写法的分析与把握,厘清文段与中心的关联,有助于对篇章的深入理解。

四、反思体验,总结所得

第一,摘抄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交流感受启示。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三,总结写作技巧,学习仿写。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学生学完课文后,小结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找准课文的模仿点,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总之,教师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学习原则和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衔接过渡。引领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从“教课文”跨越至“教语文”,让学生在不断阅读、积累和表达等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文段含义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