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悟寓言寓意的教学尝试

2019-01-16李小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寓言寓意教学方法

李小红

摘要:学习寓言能让人明辨是非,从中受到教育。课堂上教师直接讲出寓意,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寓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寓言的方法。

关键词:寓言;寓意;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寓言常常带有讽刺、劝解、教育的性质。对寓言的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寓言的表层寓意,领悟到更多、更深刻的东西,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智慧得到启迪。

一、在情境与对话中明白寓意

良好的情境,是人们发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能引发思考,更能启迪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进行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教师扮演“邻居”,请一位学生扮演“养羊人”,通过巧妙运用课本剧表演和精心设置的对话情境,把学生带到故事“现场”,让学生通过观看,自然地把寓意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既得到情感的愉悦又受到智慧的启迪。

二、在辩论中理解寓意

课堂辩论,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有价值。学生可以在辩论中得到启迪和自省,思维能力也会在“交锋”中得到提高。

(一)选题很关键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辩题的选择是有讲究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选择辩题时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难易度。既能引起学生辩论的兴趣,又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这样的课堂辩论才有效。由于寓意的多面性,很多寓言故事的教学我们都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如《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的辩题:“这个楚国人能不能捞到宝剑呢?为什么?”

(二)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课堂辩论可以在教师的主持下进行,也可以由学生来主持,但不管如何,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辩论开始前作适当的引导,也可以在学生思维阻塞时进行引导,更需要在学生偏离辩题时进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的辩论才不会陷入盲目的境地,使辩论更好地为学生发展语言、拓展思维、启迪智慧服务。

如在学生讨论这个楚国人能不能捞到宝剑时,大家说得有理有据,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辩论快结束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让我们为这个楚国人出出主意吧,告诉他以后到底该怎么做。”这样,学生便从对捞不撈得到宝剑的分析中跳出来,通过“出主意”的办法,引导他们领悟寓意。

三、在想象中领悟寓意

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小学寓言教学中,积极丰富的想象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寓意,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元扩展。例如,学生读《坐井观天》后,得出的仅仅是青蛙应当跳出井口去看看的结论,未能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为突破小学生知识和思维水平的局限,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类比联想,引导他们分析寓言故事和生活实例相类似之处,然后归纳和概括其中的道理,从而理解寓意。

四、在续写中领悟寓意

寓言故事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故事进行想象性续写,也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接着续编故事:第二天他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说什么?这时假如邻居也来到田里,看到他家的禾苗变成这样,又会怎么说?听了儿子和邻居的话,这个拔苗的人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寓言寓意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时装寓言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模仿老鹰的乌鸦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连载)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A FABLE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