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源阻“艾” 佑安新生

2019-01-16朱云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载量抗病毒母婴

朱云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北京,100069)

随着科学的进步,大家不再谈“艾”色变了,但仍有的人认为女性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就丧失了性和生育的权利。甚至有人说:“都感染了HIV,还要什么孩子呀?”但当母亲是每一个女性的心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亦不例外,她们更希望拥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2016年世界范围内新感染的儿童有16万,其中90%以上是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通常在出生后1岁内出现症状,其中1/3在1岁内死亡,1/2在2岁内死亡,平均存活期约是7年。有研究显示,通过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存活到10岁的概率不足30%。在未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大约15%~50%,发达国家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甚至可以消除。2015年WHO宣布古巴第一个消除了HIV母婴传播。我国HIV母婴传播由未采取干预措施时的34.8%,降至2016年的5.7%,甚至部分地区降至2%以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女性艾滋病患者也是可以生育子女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一定要尽早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因为感染HIV之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越早接受治疗,控制效果越好,生育健康宝宝的几率也就越高。而在孕期才发现的感染HIV的孕妇更是应该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尽可能快的将病毒载量抑制到检测限以下,从而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但在孕期一定还要注意营养及免疫状况,要避免有创性操作,比如羊水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母婴阻断的第一环节,当然,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剖宫产不是HIV感染孕妇的唯一选择。如果在分娩前接受抗病毒治疗且HIV病毒载量<1000拷贝/ml,是可以选择阴道分娩的,但要注意在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阴道检查、人工破膜、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等,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比如侧切、产钳、胎吸助产等。当然如果产妇在分娩前未经过抗病毒治疗,或接受了治疗但是病毒载量仍>1000拷贝/ml,或接受了治疗但不清楚病毒载量是多少的时候,还是建议剖宫产分娩。度过了妊娠期及分娩期,剩下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产后哺乳期。首先是新生儿出生之后的预防性治疗及随访。新生儿出生后均需要尽早(最好6~12小时内)应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并定期随访。其次就是新生儿喂养问题。在没有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哺乳期HIV母婴传播风险大约为16%。即使母亲、新生儿,或者两者都在服用抗病毒药物,但仍然会有1.1%~5.4%的HIV传播风险。产后哺乳可造成HIV的母婴垂直传播,所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人工喂养,应采取纯母乳喂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实行混合喂养,因为混合喂养会增加HIV传播的风险。

我们知道,HIV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免疫系统崩溃,最终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死亡。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 面对因艾滋病造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更不需要歧视者,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走近她们,帮助她们,让她们的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一起奋斗,HIV感染者,加油!

猜你喜欢

载量抗病毒母婴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