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儒张起岩生平述略

2019-01-15王冉

关键词:生平

王冉

摘 要:张起岩(1285-1354年),字梦臣,山东章丘人。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延祐复科首位状元。仕宦40余年,为官廉正,敢于打击豪强,为民除害,历任侍御史、燕南廉访使、监察御史、翰林承旨等职务,政绩显然。张起岩学识渊博,在史学、文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其修《宁宗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后任辽、宋、金三史总裁官。张起岩自幼研习书法,尤其擅长篆书和隶书。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作品集,今多数已散佚不存。张起岩家世显赫,交游皆为上层儒士,研究张起岩的生平及交际,有助于详细掌握张起岩价值取向和思想动态,展现其与社会的丰富关联和互动,还原元代儒士的真实风貌。

关键词:元儒;张起岩;生平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2-0009-04

一、生平经历

张起岩生平概况可分为三部分,自幼受家庭熏陶,年少聪敏,闻名乡里;延祐复科进士及第,后入朝为官四十余年,为官清正,以儒行业,纂修国史名誉天下。

(一)家世显赫年幼明允

关于张起岩家世,《元史》有明确记载。张氏家族于五季时代迁至禹城(今属山东德州)以避灾祸。高祖张迪时任元帅右监军管辖济南府,后生子名福。张迪张福父子二人,先后追随张荣左右为其效忠。曾祖福曾任职于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权府事。后张福生子铎,张铎曾任东昌录事判官。张铎生范,张范曾任四川省儒学副提督,范又生起岩。关于张起岩出生传说有二:一为其母丘氏有娠,“见长蛇数丈入塌下”长蛇消失后诞下张起岩,此说法颇具传奇色彩。此外,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三月乙亥,太史向皇帝奏请文昌星明,表示文运将兴。当时正值世祖行幸上京,第二日丙子之时,皇孙(文宗)降生于儒州,同夜,张起岩亦生。这样的巧合,使当时论者认为此绝非偶然。

张起岩自幼从父学,授《孝经》《论语》诸书,八岁便能熟练背诵。十岁诵诗,日成百首。肥城的一些地方史料等,均记载张起岩为山东肥城人,童年时期在肥城所属的牛山资圣院接受教育。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肥城县志·书院》明确记载:“牛山书院。在县西八里郁葱山内,即状元张起岩读书处,题咏碑记存焉。”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肥城县志》记载,张起岩的读书处就在牛山的獐猴崖。而且基础建筑遗址尚存。此外,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肥城鄉土志》记载较为严谨,《流寓人物志》载张起岩为济南人,同时讲述其生平事迹均出自《元史·张起岩传》。并在文末注释:(肥)邑井桂庄,相传为起岩故里,其后裔徙居白云桥等庄者尚繁。金牛山之獐猴崖有起岩读书处故址,文庙瞻岱亭等处多有起岩撰书碑记,故父老皆传为肥城人。《肥城乡土志》认为此段记载与《元史》记载不符,所以将其列入流寓。”对于张起岩的出生地各方均有记载,虽说法不一,但可以显示出在山东当地,百姓对张起岩有着广泛的接受程度。

张起岩弱冠之时,萌祖荫以察举身份出任福山(今属山东)县学教谕。据《元史》所载,当时正值县官处理蝗灾事宜,转而交付张起岩处理县事。张起岩任职期间明断是非,十分公允,处理灾害事务果断得当,灾民得到安置,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当地百姓竞相流传:“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可见张起岩在当地的口碑。福山任职期间,张起岩在处理政务中所体现的公道刚正,为其日后步入更高阶层为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科举入仕不阿不浊

主张以儒治国的元仁宗即位以后,为了整肃官场,改革以往以吏入仕的制度带来的不便,提出了“求贤取士,何法为上”的问题。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末,朝廷决定恢复科举制度。延祐复科后,张起岩于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应试,“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张起岩以出众的才识荣登榜首。朝廷命其官赴登州,负责相关府事。后又授张起岩集贤修纂,专任国子监博士。张起岩不久升为国子监丞,官进翰林院待御,同时进入国史院,兼任编纂官等职。

张起岩担任国史编纂官之时,不幸家母去世。丁母忧守丧期满三年后,选为监察御史。任监察御史期间,张起岩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据《元史》所载,中书参赞杨廷玉因贪获罪,台臣奉旨于朝堂之上逮捕之。丞相倒剌沙因其同僚被捕,十分不满,便侮辱台臣罔上,欲将台臣重判处极刑。张起岩以台臣为新拜官职,据理力争。他认为台臣按例律劾百官,议论当朝政事,是其职责使然。他认为现在台臣因为奉公执法获戾,有风纪解体之态势。这种做法会让正直结舌,忠良心寒,实在不是盛世应该发生的事情。且世皇建台阁监督群臣,广开言路,维持良好秩序。而今陛下即位诏旨,实属动法祖宗。现台臣连坐遭谴,公论杜塞,这样怎能称之为顺应祖宗之法?此后,张起岩多次上书为台臣据理力争,均未得到回复,于是廷争愈发频繁,皇帝终为所动,对相关事宜进行缓释。此后,张起岩迁任中书右,任员外郎,后晋升为左司郎中,兼任经筵讲官,并授予太子右赞善。此后不久,张起岩父亲去世,丁父忧。守丧期三年满后,又改任燕王府司马,任官礼部尚书。

作为复科之后的首位状元,张起岩以其才识和风度得到朝廷和同僚信任。文宗亲自出郊祀便选张起岩任大礼使。《元史》所载,张起岩仪态严整,面如紫琼,拥有美髯飘飘,且眉眼清扬可观,望知即可知其为雅量君子。张起岩伴帝左右,有礼有节,衣冠严整,陪同百官数位,望张起岩如古书所述之标准,皆感叹之。皇帝大悦,对其赏赐优厚,转任参议中书省,负责相关事宜。

公元1332年,宁宗驾崩,政局不稳。适逢燕南地区起大案,有民上言,举报部使有谋不轨者。后经仔细调查后,发现该民所言为虚,法司言及:“依唐律,告叛者,皆不反坐。”提议从缓处理当事者。张起岩却提出,当今储君未立,人情危疑,如果不诛杀此人用来威慑奸谋,恐怕有妨大计。遂催促有司备文定案。这件事以后,诸官对张起岩肃然起敬,重要事宜均寻求张起岩定夺。

此后,张起岩出迁任陕西行台侍御史,即将赴任之时,又被朝廷留任,命其担任侍讲学士。不久,张起岩转任江南行台侍御史,被召入中台,成为御史。在调任燕南廉访使期间,强打豪强,绝不宽恕。同时治理水患,修建堤防,疏导河道,政绩颇多,为民所赞誉。因为官有道,有升任御史中丞。任御史中丞期间,张起岩办事雷厲风行,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其所做决断,当机立断,不可回夺。时面折人,朝堂惮之。与张起岩相识的人均认为其外和中刚,不受人笼络。张起岩在朝廷之上为人正直,同时在家中恪守孝道,敬重十分父母。张起岩经常背负粮食至府中孝顺父母,同时张起岩也重手足之义,悉心照料其弟张如石。史籍载张起岩曾经出钱给家中多位亲戚办理他们家中的丧事。并且购买大片土地赠予亲戚,不但如此,在领受朝廷赏赐后,还经常接济乡里亲朋。

(三)纂修国史文耀天下

张起岩为官四十余年,任翰林学士丞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编三朝实录,任总裁官,累官至荣禄大夫。同时任经筵讲官,负责为皇帝御前讲席。

张起岩熟于金国典故,对于宋朝儒释道的源委,多有研究。与杨宗瑞、黄溍、揭奚斯等共同担任总裁官。任为总裁官后,张起岩以其严谨的态度教授撰者凡书中举例,必有所依。同僚史官有惺惺露才、恃才为傲者,每立言不妥,他不以口争,均据理所改,其文深厚淳雅,理致自定,统系自正。终于六十五岁高龄编史成,遂上书以老请归,后四年卒。谥号文穆。张起岩卒之日,廪无余粮,家无余财,两袖清风。

张起岩一生博学有文,擅长篆书、隶书。全国各地都留下其笔墨,以山东为最。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张起岩游历崂山,游览之余为崂山聚仙宫撰写了《聚仙宫碑铭》一篇。其中“兹山俊秀横天东,下插沧海高凌空,丹崖翠壁何穹隆,琼枝棋树分梦茸”几句最为巧妙,仔细品赏,便可以感受山海奇观,令人不禁赞叹。除《聚仙宫碑铭》之外,张起岩所留闻名国内的诗词石刻还有:由张起岩撰书于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并于同年立于济南舜园的石碑碑文;位于涡阳县城北天静宫的“敕建天静宫兴造碑,此碑立于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也由张起岩撰文”;据考证泰山胜迹辟支塔的龙藏碑为张起岩亲手所书;位于巩义县的清河郡侯张思忠神道碑,也是由张起岩奉朝廷之命撰写的。位于济南的《迎祥宫碑》立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据考证,篆额者为张养浩,撰书者张起岩,两人相辅相成,共同为济南地区的宗教留存了史实。碑文记载济南地区的道教派别全真派在初期发展过程,以及名胜舜祠和迎祥宫在后期的建造和重修的基本情况。保存大量史实,为今后研究济南地区佛教发展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此外有明代《中都志》载元至顺三年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记》。此篇碑文详细记载了天静宫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老子的渊源。

此外,《肥城县志》中保留张起岩大量作品,有《加封大成至圣宣王碑记》和《瞻岱亭记》两篇。张起岩在肥城境内创作的诗歌《游金牛山三十韵》也被收录其中。张起岩《游金牛山三十韵》是他盛年之作。《游金牛山三十韵》行文丰茂意厚,显示其襟怀开阔。作品意境潇洒俊丽,结构凸显回环曲转的风格。张起岩在开头言及:“回望故山云,逋客几汗颜。逖矣古肥城、岱麓空翠环。”由此诗文便可知,该作品是张起岩作为退隐的外来人的心态,回头望自己故乡的山水所作,行文不禁显露出其感慨万千的情绪。诗文最后有句:“我来脱尘鞅,同游二三子。闻之洒然笑,襟怀豁幽娴。中有擢桂仙,声名蔼朝班。便欲谢簪绂,眠云弄潺。午风鸣素琴,春醪洒清欢。题诗约山灵,莫云迂夫孱。”也可谓妙笔。

除诗文之外,张起岩还有诸多诗文流世,其中不少系即景生情而作,任北海吏时即写有“潍州八景”诗(八首),其中有《东园春早》《南溪垂钓》《西山霁雪》《孤峰夕照》《石桥漱玉》以及《麓台秋月》《玉清烟晓》《青阳晴眺》等。

张起岩一生中作品均汇入著作《华峰类稿》《华峰漫稿》《金陵集》中。三部文集有若干卷藏于家,今已佚。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即张起岩回乡颐养天年第四年,不行病逝于家乡,享年六十九岁。赐谥号“文穆”。有子二人:曰琳曰琛。

二、生平交游

延祐复科后,张起岩状元及第。此后一生为官,与其交往均为朝中重臣,如欧阳玄、黄溍、揭奚斯、吕思诚等儒学之仕。张起岩一生公允正直,治学严谨,为他赢得赞誉无数,也使与成为挚交重要因素。

欧阳玄(1283—1357年),字原功,号圭斋,又号平心老人。延祐二年(1315年),赐进入士及第,授承事郎、岳州路同知平江州事。致和元年(1328年),授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张起岩一并参决内廷机务,撰述府册文书。至顺元年(1330年),奉诏纂修《皇朝经世大典》。元统二年,拜翰林直學士、中宪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勅编修四朝实录。后至元四年(1338年),进通奉大夫。六年二月,拜翰林学士、出任资善大夫、封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正三年(1343年),受朝廷诏修三朝国史,并被任命为总裁官。同年十二月卒于大都,享年七十五。《元史》卷一八二有传。欧阳玄一生著作丰厚,后至元六年(1340年),门人王师模辑《欧阳先生集》四十四卷,揭俱斯为之作序。明成化六年(1470年),五世孙后质收集散佚,并由其子铭、镛增補,辑成《圭斋文集》十五卷、附录一卷。

吕思诚(1293—1357年),字仲实,平定州(今山西平定)人。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及第,即授同知辽州事,未赴。丁内艰。改任景州修县尹。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久升编修。历国子监丞、国子司业,拜监察御史,出任广西廉访司事,移浙西。复召入京为国子司业,总裁辽、金、宋三史。升侍御史,枢密院奏为副使,御史台留为侍御史。任左丞、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兼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与张起岩共事多年。后官加荣禄大夫,总裁《后妃》《功臣传》,荟萃《六会政类》。至正十七年(1357年)病卒,年六十五。谥忠肃。有文集若干卷、《两汉通纪》若干卷,均不传。《元史》卷一八五有传。

杨宗瑞,字廷,镇醴陵(今属湖南)人。延祐二年(1315年)进士。历翰林修撰,泰定元年(1324年)以礼部郎中佐礼部尚书马合谋使安南,天历间为国子司業,二年(1329年)预修《经世大典》。至正八年(1348年),以翰林国史院学士,与张起岩、黄溍为总裁官,纂修后妃、功臣列传。通历象地理记问度数之学。

黄溍(1277—1357年),字晋卿,谥文献,义乌人。大德五年(1301年),举教官。七年,举宪吏。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充乡贡。二年,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侍郎、台州路宁海县丞。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入朝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任国史院编修期间,与张起岩共同事。后进阶儒林郎,转承直郎、国子博士。“至正三年(公元1334年),请致仕归,俄命预修辽金宋三史,丁内艰不赴。”其学博及天下之书,工文,善真草书(《行状》)。所著有文集三十三卷、《义乌志》七卷、笔记一卷(《神道碑》)、《尚书标说》六卷、《春秋世变图》二卷、《春秋授受谱》一卷、《古职方录》八卷、《孟子弟子列传》二卷、《乐府类编》一百卷、《唐律删要》三十卷。

王畊,字季境。官任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王季境温文醖藉,才华横溢。为官清廉正直,是儒吏典范。现存张起岩《赠王季境》诗一首,抄补如下:

赠王季境

春满维扬十万家,先公曾此驻高牙。官厅寂寂留芳树,旧馆阴阴闭落花。

祠下系鞍寻芍药,楼前骑鹤听琵琶。归来不异当时事,一路东风帽影斜。

经考证,除上述四人外,与张起岩交好的同辈有朱真一、杨宣慰等人。《全元诗》所收录张起岩与朱真一唱和之作,表现其交往情深。现抄补如下:

送朱真一

鹤驭翩翩渺莫攀,浩然清兴满西山。摩挲铁柱观浮世,整顿丹函说大还。

石壁风清瑶草秀,洞天春尽玉笙寒。扁舟傥遂游仙约,握手岩扉一解颜。

三、结语

张起岩作为元朝首位状元,一生可谓备受赞誉,科举入仕后,为要职长达四十余年。但是由于资料稀少,多年来学界对其发掘程度还不够,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通过简单还原张起岩生平,可以初步了解元代科举恢复后,一部分文人命运,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的汉族文人的价值取向。以张起岩为代表的汉族儒士,积极践行着科举入仕的道路,充分显示出了儒学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从政者良好政治素养,这在我们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2425.

〔2〕林绂曾.肥城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891.10.

〔3〕钟树森.肥城县乡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08. 43.

〔4〕黄溍,王颋校注.黄溍全集:上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527.

〔5〕杨镰.全元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3.1352.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生平
傅忠诚教授生平
吴寄尘生平考述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曲圣”魏良辅生平考述
曾巩生平
关于王凤池生平及其瓷画的考辨
张公瑾教授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