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旋涡“魅力”有多大
——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现象观察

2019-01-15史林静邬慧颖

保健与生活 2018年2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过度魅力

史林静 邬慧颖

高中生偷用父母40万元打赏网络女主播,10岁女孩沉迷网聊加30多个群,3名未成年人为上网盗窃4000元……近年来,诸如此类事件频见报端,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空间的担忧。

“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当问到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时,郑州市民张钊既生气又无奈。张钊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是“小升初”的关键年,但孩子对网络的沉迷令张钊十分忧心。

“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连吃饭、睡觉都给忘了,现在只好把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密码全换掉,但这样也不行,孩子会跟你讲条件,看两小时的书就要玩半小时的游戏。”张钊很无奈,玩手机成了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孩子成绩直线下降。

除了荒废学业外,沉迷网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是家长忧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太沉迷于手游了,感觉要废了。”“我宅了几天,一直在玩手机,感觉眼快瞎了。”“我也是,而且熬夜玩得脸色差。”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的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反映了现实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待在电脑前,精神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引发眼疾、颈椎病等各种疾患。”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说,长期下去还会造成父母和孩子关系疏离甚至对立,引发家庭矛盾。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晓义看来,网络沉迷包括网络交友沉迷、网络游戏沉迷、网络色情沉迷等多方面,青少年网络沉迷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上。“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方晓义说。

由于青少年群体自我管理能力弱,过度使用网络容易形成“网络性格”。最近某初二女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某网络平台发布“字体特效制作”短视频的报道引发热议,该学生通过收“徒弟”和卖字体获得满足感,产生了厌学心理和社交障碍,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刘华清说。

此外,记者采访时发现,网络传递的错误价值观也对青少年产生负面效应。

“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不仅是“网红现象”,一些当红的网络游戏肆意曲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歪曲历史,恶搞英雄,也传递了错误价值观。

此外,有专家表示,长期沉迷于网络会诱发网络模仿症。由于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在接触网络暴力、色情、犯罪等不良信息后易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乃至走上犯罪道路。

方晓义建议,政府监管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强,同时,降低青少年“触网”风险,宜疏不宜堵。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多方合力,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自主辨别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过度魅力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东方欲晓》的魅力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假期归来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