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谈《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翻译

2019-01-15郭伊芸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字面丫鬟贾母

郭伊芸

(广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1356)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造诣极高的作品,作者曹雪芹为此倾注了极大心血。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动容,其中人名的设置也独具匠心,饱含深意,在突出人物特质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人名隐喻,可根据表达方式,大体分为两种,第一种,利用谐音的含义隐喻人物的命运;第二种,直接用字面的意义隐喻人物的职责性格。

本文选取的是红楼梦的霍译本,通过译本,分析研究对于以上两种人名隐喻,霍克斯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力求找到翻译人名隐喻时,翻译含义与翻译发音之间的平衡点。

二、人名隐喻的翻译

(一)以谐音含义隐喻作者人物命运的人名英译

这类人名的人物,大多结局有所交代,作者曹雪芹将线索伏脉千里,情节跌宕,但早已将他们的命运预示于人名中。又或是利用人名谐音方式,音义结合,来预示情节发展及自身际遇。

例1:如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乍看之下,“元春”雍容繁盛,“迎春”喜气洋洋,“探春”不负春光,“惜春”留恋回味,是对一年春景的最好的表述,似乎映衬着四位小姐尊贵的身份。然而“元”、“迎”、“探”、“惜”这四个字,合起来谐音为“原应叹息”,实则预示着四位小姐最终的命运是“原应叹息”。最终,元春虽贵为高贵的皇室嫔妃,却是“虎兔相逢大梦归”,病死宫闱。迎春出阁,最后被逼死。探春和亲,乘船远嫁,骨头分离。惜春削发为尼,相伴青灯古佛。结局都应验在“原应叹息”四个字之上。

对这四位小姐,霍译本对贾家四姐妹人名译文采用的处理方式是按照拼音音译:

元春Yuan-chun

迎春Ying-chun

探春Tan-chun

惜春Xi-chun

这样用音译法翻译四位小姐的姓名,只是从发音上贴近了中文,未能也无法利用翻译方法体现中文谐音背后的人名隐喻含义。虽然比较可惜,但也无法避免,若此处刻意地将作者暗含在四位小姐的隐喻含义翻译出来,会使其人名译得晦涩生硬,失去美感。

例2:《红楼梦》故事开头,甄士隐家的女儿被仆人霍启抱去观灯,被拐失踪,自此,甄家一直祸事不断,因而“霍启”谐音“祸起”,隐喻甄家祸事之起源。丫鬟娇杏,由于贾雨村在贫潦之际,多看了他两眼,导致贾雨村对娇杏心生好感,做官后娶其为妾,后扶为正室,确实“侥幸”。

在这两个人名的翻译中,霍译本处理的方式为创译法,霍启采用其谐音后“祸起”之意,译为“Calamity”;而娇杏为谐音后“侥幸”含义的“Lucky”。比较直观地表达了原文的隐喻含义,使英文读者在理解含义时明白作者意图,但在音律上略逊,不能一举两得地理解作者谐音的构思巧妙。

(二)以字面意义隐喻职责性格的人名英译

这类人名,大多为丫鬟、奴仆等,他们推动了情节发展,但并非主线人物,因而取名时,大多根据职责身份或其主人身份,将这些特点隐喻在人名的字面意义之中。

例3:如贾宝玉的四个小厮:茗烟、锄药、扫红和墨雨,他们的名字,从字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隐喻其职责是端茶、种药、扫花、研墨。

对此,霍译本采用了“译字面意”的翻译方法,将四个人名分别译为:“Tealeaf,Ploughboy,Sweeper和Inky”,既传达作者意图,又保留原文美感。但实在是难得的幸运之作。

例4:再如贾母的两名丫鬟,名为珍珠和琥珀,而王夫人的两名丫鬟名为金钏、银钏。由丫鬟名字的对比可见,丫鬟的人名隐喻着主人的身份高低。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丫鬟的名字为奇珍异宝,也体现她富贵而沉稳的大家长形象;王夫人的丫鬟名字为金银,不如奇珍异宝罕见,但依旧能体现王夫人比较高的身份地位,是贵族妇女形象。

此处,霍译本依旧采用“译字面意”,将贾母丫鬟人名珍珠、琥珀翻译为“Pearl”、“Amber”,突出贾母的尊贵,把王夫人丫鬟人名金钏、银钏译为“Golden”、“Silver”,与贾母相呼应,暗示其地位低于贾母。此译法基本保留了人名的意义及其隐喻的意象。

综上可见,能将《红楼梦》中的人名隐喻翻译得面面俱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选择了一种翻译方法,就难以两全其美。如果读者要更多地理解一部外文作品,除了译者的努力,读者也应努力突破壁垒,了解其文化底蕴。

三、结语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通过本文对小说中人物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深刻体会到,人名隐喻与人名音律之间的两全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要接受不可能,找到平衡点,在尽量表达隐喻含义下,首先选择表达隐喻意图,若难以表达,才采用拼音音译翻译人名。

猜你喜欢

字面丫鬟贾母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金缕衣
重识贾母
《红楼梦》中丫鬟的明争暗斗
别误会这些英语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红楼梦》中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