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及其探讨

2019-01-15徐日颖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者所学维度

徐日颖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水平和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对高校的课程改革、培养机制改革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综观学界已有的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模糊不清之处。本文的研究目的,一是指出不足,藉此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念界定研究

从国内研究来看,目前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都对专业认同作出了不少研究,以大学生专业认同为检索词,根据在中国知网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结果,共检索到相关论文72篇,其中13篇硕博论文。在搜集以往专业认同概念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念界定研究者们各持一词。

(一)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是角色认同

professional identity 在中文里有多种翻译解释,比如职业认同、角色认同等。因此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特定角色的认同。在认同的心理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当作特定角色的承担者,在互动中人们将自己看成与他人相对应或对立的角色,而不是将他人看作与自己一样。[1]典型的有王顶明认为专业认同具体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众多的专业中将某一专业看作是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进而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此类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专业认同不是一种自我概念,而是一种向他人展现自我的形式。[2]

(二)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是积极的态度

部分研究者强调“认同”是主体在对所学专业知识、前景等方面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比如张志乔指出专业认同度是学生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喜好程度、社会价值的认可程度,愿意学习本专业并以此作为职业发展方向的忠实程度。[3]

在梳理过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是在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内容、课程结构、学科体系等方面的前提下,受到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对专业产生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一旦主体对所学专业产生了积极的认同情感,这会促使他主动投入到专业学习的状态中,并且更有可能把这种情感态度转移到今后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中,由专业认同转化为职业认同。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结构测量研究

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攀博在自编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中,把专业认同分为了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倾向性认同和适切性认同四个维度,这种划分方式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研究者的支持。但秦攀博在论文中并没有讨论四个维度哪些是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核心,哪些是处于边缘的地位,这是其研究的不足之处。

实证研究的大趋势之下,要准确测量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首先必须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对专业认同的结构维度研究,再从构成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中找出构成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核心因子,这也是大学生专业认同测量的前提条件。其次,在今后的这类研究中,逐步开发出科学的测量工具,完善抽样测量步骤,以得到全面真实的研究数据作为研究前进的方向。

三、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专业认同研究的重点。由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并且各个研究者在各种影响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上尚有一定的争议。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学校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层次、师资队伍、专业综合水平、学校学习氛围、学校办学历史。杨雪对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比较研究[4],结果发现两类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过往的相关研究表明学校环境会直接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然而并没有涉及是学校层次还是师资队伍,或是其他学校环境因素占据主要影响地位的研究。

目前大部分已有的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只是形成的某一阶段的现状研究,缺乏在专业认同水平变化的持续追踪方面的研究。比如持续追踪调查同一被试群体的专业认同程度,通过专业认同度的变化来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中特定的因素如实习、专业教育、专业认同干预等对专业认同度影响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关注干预措施这个影响因素的实施效果方面。

猜你喜欢

研究者所学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非所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非所学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