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庄生态观对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庄庄子天地

王 玥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进入新世纪,中国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先秦时期的老庄哲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千年前的古代哲人已看到了中国社会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些许可供参考的建议,对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老庄哲学中的生态意蕴

自然的主体地位。老子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自然永存,人类不过沧海一粟,人类譬如朝露的生命在千秋永存的自然面前算不得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这里的“道”乃自然,是自然创造了万事万物,自然是万物之母。“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知北游》)“圣人对于人伦不去违背,也不去留恋,调和而顺应它,就是德,偶合而顺应它,就是道。”①“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知北游》)庄子认为是自然创造了人,人类只是自然演进的一个结果,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还不得不放弃那种认为人类属于单独一类超自然产物的观点,而将人类看作在摆脱自然束缚(但不与之分离)中逐步形成的产物”②,因此,没有自然,就不会有人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认为,从功利角度提出人类中心说是错误的,不合乎规律的。“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庄子思考如何在短促的生命中得到解放,顺应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人只有在万物各自规律运行的基础上,保持一种平和状态,不急不躁,不争不抢,才会获得幸福。“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山木》),庄子阐释了人是自然的一员,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由自然发展而来,自然靠人类的保护及合理运用而得到自身的发展,所以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在达到相对平衡中共生。“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止矣。”(《人间世》)“顺着万物的自然之理而悠游我心,寄托于不得已而蓄养心性,就达到理想的境界了。”③此时万物与我为一,人就到了理想的境界里。

适度向大自然进行索取。“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齐物论》)不就利,就是不要过分贪婪,不过分追名逐利,做个恬静淡然的君子。庄子认为对大自然无尽的索取是对大自然片面的认识,这一思想对我们生态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二、当代中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代中国发展迅猛,从刚建国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收获了成功,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乱砍滥伐的问题。“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天道》)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特定的运动规律,人类不可加以干涉和破坏,否则定会遭受破坏规律带来的后果。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破坏水资源的问题。庄子的天人关系学说启示人们应该放弃人类中心说的错误主张,人类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自从人类产生至今,人类都是依靠自然而得以生存,食物来自于自然,建筑材料来源于自然,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而已,所以提人类中心说是错误的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明显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无以人灭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不能以自我意志去摧毁自然。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巴里·康芒纳提出“自然最懂自然”的思想,自然界有其完整而精良的运作规律和体系,人与之和谐共处即可,若要让人类主宰自然是万万不可的,只会破坏了自然运作的常态,是违反规律的表现。

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忽视自然的作用和力量,只会加剧人类面临的挑战。“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想吹也。”(《逍遥游》),看似与天地不相关的一粒尘埃也是有其作用的,事物之间息息相通,无贵贱之分。

无节制过度索取的问题。知足,知止,适度发展。老子认为人类不应该奢侈浪费,要懂得适度原则,物极必反。“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老子认为人类不是不可利用自然,而是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才可以做到知足者常乐,并且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华南虎和东北虎的遭遇体现了人类不知止的结果,给人类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自然并不是人类温顺的奴隶,它对待它残暴的主人可以予以致命的回击。”④

三、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一些思考

老庄哲学中丰富的环保思想为当代中国解决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至乐无乐”,要做到至乐,首先离不开自然界,人类要懂得发现自然界的美,尊重万物皆生灵,平等待之,驱逐功利,静心悟之,达到与自然和谐共振的状态,此时天人合一。其次,在万物皆生灵的基础上欣赏万物的美,接纳生灵的自然规律。R·卡逊《寂静的春天》反复强调自然的价值和美。⑤静静感受山风,水流,描绘自然本身意境,构造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此时人与自然一体共存,达到至美的境界。

当代中国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⑥“两山论”就是对老庄哲学的认可和引用,其中充分渗透着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观,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老庄哲学的启示和“两山论”的指引下,笔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如下思考。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要有深刻的认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和改造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平衡发展。2.科技是把双刃剑。庄子哲学中认识到了科技的两面性,人不可过度使用科技,以防科技对人类进行反噬。3.创造生态美学价值。在21世纪,旅游是许多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老庄哲学中提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尊重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达到人与自然共振和谐的状态,这是最高的理想境界。

老庄哲学充满智者的思想,体现智慧的思维。在恣肆汪洋,瑰丽雄奇的文字中,老庄展示其超然洒脱,恢弘飘渺且意韵悠远的深邃思想,为现代人类带来哲学观上的思考和启示,尽管他们的环境保护观没有提到具体可行的解决方式,但其超前的观念和深刻的思考对现代尤其是新时代的建设提供了思路,有较强的启迪性。

猜你喜欢

老庄庄子天地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拾天地之荒
谎言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迷棋
老赵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