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克海默尔论人的概念

2019-01-15王琼娅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默尔霍克个体

王琼娅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6)

霍克海默尔在其《人的概念》一书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其对人的论述;二是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影响意味着什么,社会及其机构之间显然具有更大的相互作用。该处主要是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部分,对人的论述。

首先,为什么会讨论这个问题?论文一开始讨论了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哲学的根本问题(确切地说即存在的问题)是与人的问题分不开的”[1];而后写到本体论哲学,“效法旧式批判哲学”;而后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肇始于思想分析,形而上学,对理性的批判”[1]。因为该问题的本质决定哲学家的一切讨论离不开对人的讨论。由康德的这个问题“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该干什么?我可以希望得到什么?”[2]可以看出,在康德的哲学中更加注重人类生活。但是如今却大相径庭。哲学家们开始以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的方式谈论人。相比之前的研究甚至在倒退,所以霍克海默尔决定对人的概念进行论述。

其次,霍克海默尔关于人的一些论述。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感情泛滥成灾,自由思想却孤立无援。控制自然并未带来人的自我实现;社会现状依旧表现出其客观的强制。在当代,人口日益增加,技术全面自动化,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日益集中,作为工厂工作的结果之个体不断地理性化,这一切都在某种程度上把组织化和操纵化强加给生活,使个体只能自发地沿着他人为他指定的道路前进。”“因此,在更加复杂的意义上来使用‘人’这个词的地方,它并不含有人类正义的意思。‘人’这个词也不再表现不管社会现状多么沉重地挤压、它都能够抵制其侵袭的主体的力量。”“今天一谈到人,人们就会不断地怀疑人的根本”[1]。

“人”这个词的本身发生了变化。按照我们一般的思维,如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我们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更加完善的保障。但是,根据霍克海默尔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进步的一切不仅不是我们自己飞翔的翅膀,反而是身上沉重的枷锁。我们虽然更加理性化,但是这种理性却不是自发的,而是社会强加的。我们不再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人也背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人,越来越远。

霍克海默尔还提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说,“理论反思可以帮助人们从这种人类学的或存在的欺骗中解放出来”“人们还需要神学传统知识,因为我们对于人类的自由及其混乱条件的把握、对于康德的希望的把握都根植于那个传统”“人们需要充满矛盾的总体即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需要社会和作为总体之一部分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1]。这就要求我们整体地看自己,不能片面地、吹毛求疵地看自己。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对话,与传统对话,找到真正的自我。我们要看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的统一;看到作为个人与作为社会人的联系。我们不是孤立的单个人,我们有灵魂和思想;我们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地接受所谓的人类学或是什么,我们要自己积极思考,进行反思,进而找到真我。

第二部分,霍克海默尔简单地阐述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影响意味着什么,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机构之间显然具有更大作用的相互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与个体的相互影响方面。

首先他运用个体的成长来阐明人的存在对社会的依赖,人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结果。他说,“人体的性格受制于他成长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受制于塑造他的存在和影响他的思维的语言,受制于他所处的或是自由或是奴役的政治环境以及他的宗教信仰”[1]。联系我们本身,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一切,父母、同学、朋友、社会等等都会反映到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圈子,一个证明自己是自己的自我的圈子。

其次他谈到这种总体性受制于内在的运动。当资产阶级秩序向工业力量开始控制一切的阶段的过渡,与之相应的人的变化也变得日益明显。资本主义社会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处于这种运动的变化之中。“今天,年轻人离家时仍是一个较少烦忧的人,但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丧失了他在整个漫长的童年时代进行的相互作用中已然形成的内在性”“由于内在性的消失,个人决策、文化发展、自由想象等等所具有的快乐也随之消失殆尽。今天,是其他倾向和目标表征着人的特征:技术专家、精神气质、控制机器的快感、合群的需要等等。团体被定为模式,团体的规章代替了个体的判断。建议、规定和咨询代替了道德内容。”[1]在如今的社会上,用千人一面形容也许并不为过。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团体被强调的愈加重要,合作越喊越烈。当然并不否认协作不好,只是其间我们更加容易忽视个性的发展。我们更加被这个社会带着前进,我们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团体模式。可想而知,社会将会不进而退。一个社会的发展定然离不开个人的发展而非只是团体的发展。

然后他指出特定时代和特定阶层的人原则上可以接受各种可能的和必要的变化。霍克海默尔通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现象来阐述他的观点。婚姻关系中,由于这个机械化的世界正在使人与之同化,所以他说“夫妇关系首先必须富有成果,就和工业组织和运动队里的那些关系一样,否则就有可能被解除”[1];经济的变化使得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年轻人的经济结构,它以牺牲老年人为代价。虽然“年轻人不太成熟,但他们没有幻想,头脑简单、聪明能干”[1];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民之更高程度的修养与城市向更粗俗方面的回归形成鲜明对比”“城市居民正在丧失自我表现的习惯”[1]。

接着霍克海默尔指出了随之而来的后果。“人的零散化而非团结”“在程式化的微笑和煞费苦心的乐观主义背后,孤独变得日益严重”[1]。结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而言,过去的“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相亲相爱”到现在的单元楼隔间式的封闭住宅,邻里之间相互不认识,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社会政治割裂,人与人的关系正在淡化吗?他指出了由于技术所加剧的竞争,我们的文化正在衰退。正如他引用乔治·杜阿美“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如果机器变得越来越像人的话,现代文明的重点则倾向于使人陷入越来越像机器的境地”[3]。

资本主义及其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霍克海默尔提到正因为资本主义环境使更为自由的人的出现有了可能,所以才需要有广泛的意识形态机构。“持续的社会非理性状态与我们的知识状态日益水火不容”“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里,贫穷和忧虑的持续存在、沮丧恐惧和凄惨晚年、残酷的监狱环境和救济院等,最好不过地表明了进步与非理性的结合”。“为了避免意识到即便是社会的最内在特征也取决于外在环境这一点,人们不得不分担控制着先进技术的丰富资源标准的那些人的盲目性。”他指出“欧洲之所以回归到更为原始的状态,原因就在于人们不愿意大力支持不服务于机器的想法”[1]。细思极恐。我们可以感觉到社会在挣扎着前进。社会要维持着平衡,保持不倒退,必须协调好方方面面。当发展到一定时期,社会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机构推动着前进。社会的发展方向必然也不会按照我们人类的原始想法那样进行。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反观我们国家,21世纪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是否也像霍克海默尔在《人的概念》中所提到的对人的论述中那般呢?我们的社会和人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感受到吗?我认为是有的。现如今的中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和官民差距触目惊心。以前我们提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在我们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我们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个时代我们都不缺少口号,我们缺少的是行动力。缺少的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对人的真正价值的认识。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要求我们做的一切,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真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再谈我们的社会机构和社会之间的作用。从QQ、微信、微博来看,这些传媒都不仅仅是消息传达的功能,更多的会出现一些吐槽,恶意煽动,虚假情报等我们不可预见的情况。这些决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言论自由,其危害也不仅仅如此。从国企改革而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进步越来越快,我们更要谨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简简单单地认为国企私有化就可以解决一切。我们处在社会进程中,我们更要尽最大努力,发挥最大作用做社会发展的掌舵人,而非顺从者。因为顺从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失败。这一点已经从霍克海默尔《人的概念》中得到教训。

综上所述,霍克海默尔的《人的概念》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警示。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中的趋势,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人的方方面面。要认识到社会,社会机构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看到社会中不可控的一面。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学习霍克海默尔在其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我们要进行理论反思,要学会致敬传统。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谨慎前行。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的本质,让人的张力得到充足的发挥,结合社会的高效管理,从而发展成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默尔霍克个体
滑板的乐趣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速战速决经济战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曼胡默尔:曼牌和昊业再度携手亮相
曼胡默尔全面升级中国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