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中的作用

2019-01-15郭佳男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敌后抗日战争二战

郭佳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完全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在那场战争中依靠巨大的民族牺牲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支撑起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不仅使中国在世界上重新确立了大国地位,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一、二战起点和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最终宣告结束,共历经十四年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1945.8.15)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2]二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在二战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是起点,也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这不仅对于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二战起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分歧,传统观点认为二战起点是德国1939年9月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近年来更多的学者认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起点[3]。两次世界大战先后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内里发生,把两次世界大战进行比较,对于二战起点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作用的认识更有帮助。

一战的策源地只有德国,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资源争夺的战争,欧洲是主战场,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列强之间[4]。与此相比,二战的不同至少在三方面:一是日本和德国分别是东西方的主要战争策源地,中国大陆和欧洲大陆分别是东西方的主战场。二是引发战争的矛盾有帝国主义国家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间、以及日本与欧美国家之间等,十分复杂。三是一战卷入战争的主要参战国差不多是同一时间,而二战从中日两国战争逐渐发展演变为遍及世界的战争。日本对中国的进攻及全面抗战的开端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欧洲战争在1939年9月爆发,苏德战争在1941年6月爆发,太平洋战争在1941年12月爆发,逐步蔓延的战火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卷入战争,涉及约17亿人口。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国抗战持续的时间最长,二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三是中国一直对日本陆军主力进行抵抗和牵制,四是中国战场在二战不同阶段都发挥的战略作用十分重要。

二、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在二战中,有中国、欧洲、苏德、太平洋及非洲等很多战场,相对于世界其它战场,中国战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国抗战是奋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战争;二是中国战场由正面和敌后战场构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落后国家对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反抗,决定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消耗的持久战,既英勇又惨烈,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主要对手日本则是实行军国主义的工业化国家,在实力上双方比较悬殊,两国军队装备,尤其是军工水平和动员组织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日本不只是可以造枪炮,还可以生产飞机、大型军舰,中国则需要对先进武器进口,战争中迅速消耗补充难度较大。二是中国抗战几乎得不到外援,基本是独立支撑,抗战初期,苏联是向中国主要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的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援助停止。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决定对我国大规模援助,此后受“先欧后亚”战略和运输条件所限,对我国援助不多。三是中国当时尚未实现统一,国共两党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刚经历了内战。全面抗战的爆发,虽然对于我国内部团结具有促进作用,但我国内部也存在复杂矛盾和斗争[5]。

正面和敌后战场情况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抗日战争中与战争领导者思想的关系十分紧密,主要涉及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应对日本侵略的军事战略和思路等[6]。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抗战领袖,其思想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主要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表示不抵抗,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共产党力量的剿灭,并包括对国民党内异己势力的削弱。1934年后逐渐为抗战做准备,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看到不能避免战争,表示“以战求和”,期望在上海这一外国最集中利益的地区打起来能得到西方大国进行调解,尽可能停战,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状态。1938年武汉失守后,胡适向蒋介石提出“苦撑待变”建议,蒋介石基本判断出中国不可能被日本灭亡,但中国凭自身力量不能战胜日本,只能静待国际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1941年前后,国际形势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不断发展,蒋介石消极对待抗战。在爆发太平洋战争前几个月,不再将日本视为最危险的敌手。他设想的战略是:先利用对我国抗战援助的美、英、俄等国家的声势,迫使敌方对我国进行求和,进而实现中日战争的结束;再利用和平后中日两国合作的声势,迫使英、美、俄等诸国都与我国深入合作。蒋介石在珍珠港事件后认为,中国抗战危险基本已经过去,再也不存在日本侵华危机了。蒋介石抗战态度产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面战场状况,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努力抵抗,爆发太平洋战争后,为与美、英国家争取合作也较为努力,抗日战争期间的22场大型会战在正面战场进行,很多军人也都有英勇无畏的表现,但因大型会战经验不足,尤其是战略保守僵化,因此,基本上是比较惨烈的防御战、拼消耗。歼灭日军数量较多,但付出的代价较大。正面战场相对于敌后战场来说算得上是现代化战争,但相对于二战中的其它战场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日本侵略者军备上的巨大优势,可以想象到我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艰难局面。

敌后战场不同于正面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抗战,爆发抗战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作战相配合,迅速发展为山地和平原游击战,广大敌后战场逐渐形成,并开辟了多个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中一次最著名的战役,在敌后战场中成千上万次小型战斗也持续发挥着作用,因无计可施使日本侵略者极其恐惧。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对大部分日军和所有伪军进行抗击并牵制。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率先由敌后根据地开展反日攻坚战。在同盟国各方通力合作下,日本最终投降。可见,敌后战场的坚持抗战对于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中抗日战争的作用

对抗日战争意义的深刻理解,需要将战争置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中国的命运转变中,抗日战争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具有重要转折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中华民族通过抗日战争在民族独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日益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对中国前途命运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纵观这场战争结果,中国至少在名义上成为世界四大国之一,废除了耻辱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且联合国在大战后期成立时,中国也成为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都标志着国际地位产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深刻变化,主要是因中国作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十分重大,贡献突出,并战时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废除不平等条约不仅是历史进步,更是对中国继续作战进行鼓舞的有效手段之一”[7]。二战和中国抗战的结果,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就是使中国内部的政治关系发生改变,抗战不仅是争取民族解放的一场战争,也是社会深刻的变革。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提供给国共两党的良好发展机遇,哪一方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才是关键,“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抗日战争,觉悟高涨、革命力量日益壮大,为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8]。中国在过去放手进行改革开放,主要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入认识。如今,抗战胜利七十余年,中国这一新兴大国,一定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十分重要作用,不断实现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人民一定要深刻认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铭记前人历史功绩,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敌后抗日战争二战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临阳联队的敌后抗日斗争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