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性途径*

2019-01-15赵彤璐雷鹏飞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日常化价值观核心

赵彤璐 雷鹏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6)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西安市十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航空学院等,选取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为实施调查样本。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期刊论文网和学校图书馆进行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十所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及部分研究生,遵循自愿原则,人为控制男女学生比例,共发放500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为90%。

(三)专家访谈法

作者咨询了相关领域专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对本文的研究。

(四)数学统计法

运用相关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数据,为本课题提供有力依据。

(五)逻辑分析法

本文中,笔者结合各项数据与实际情况反复进行逻辑分析;为本课题的完成奠定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媒体素养教育

提高“00后”大学生识别、分析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具体地,新媒体的方向选择和认知能力,新媒体中的沟通技巧和使用方法,以及新媒体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1]。应将新媒体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和认知教育[1]融入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的过程里。除此之外,为响应中央“思政进课堂”的号召,高等院校应该把媒体素养教育融合进日常的课程教育体系里面,在开设思政类、政法类、计算机类课程的同时,通过建立教学课时纲要和公共选修课程,系统地培训“00后”大学生。平时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和状态,开展与媒体素养相关的培训与体验活动,增强大学生理性认识和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的能力。高校还应该培养一批具有鲜明政治意识和较高媒体素养的校园意见领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将通过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和话题推动[2]作用积极引领新媒体传播话题,诱使受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主动参与到舆论风潮中来,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弘扬。

(二)积极构建网络生活阵地,将教育直接融入生活

首先是语言表达的日常化,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利用网络语言进行重新组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重新排版,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研究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重新阐述出来,积极运用大学生最喜爱的线上语言、案例分析和公众号等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无聊的哲学论断转化为生动诙谐的微语言,将主流思想和价值引领完全交叉贯穿于“00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然后是教育方法的日常化,把握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等机会,打造互联网舆论场的全新生态,把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地生机盎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渲染到网络生活的角角落落。最后是教育内容的日常化,创新规划活动内容,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相结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真实生活中搜集素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及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利用形式创新,将互联网舆论场多重传播方向并行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使学生真正在新媒体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制度保障,强化行为认同感

首先是强化上层设计[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高校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讲评中,建立相应不同类目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将教育成果和学生学年总评、综合测评、入党推优、优秀共青团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推荐以及奖助贷的评定工作相结合起来,为表现优秀的同学制作标兵展板,在日常活动或宿舍考场中摆放展示,用优秀同学来激励其他的同学,形成榜样引领作用,最后构成闭环。然后是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净化新媒体舆论环境,密切关注高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不观看暴恐音视频、不登录敏感话题网站、不参与时政评论、不发表有违中央各项规定的言论,教育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宣扬正能量、积极乐观生活,规范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在意识和日常行为。

猜你喜欢

日常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化转向与大学文化的价值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