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2019-01-15陈慧文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高校学生

陈慧文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文将简称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思想,针对如何进行思政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思想也不断提出,因此,这就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更加具体而全面,同时人民的思想也不断复杂化、多样化,思政教育更应该以人们的思想变化为核心,做出具体的更新。而要想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从多种角度来观察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以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路径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思政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历史任务

目前,我国高校肩负着人才发展和培育的重要任务,而且在高校中充满了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潮流,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我党也将高校视为培养优秀党员的重要地点,作为党中央教育方针的重要实施者,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主要针对精英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大众化教育开始替换以精英为主流的教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还要向着时代化教育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思政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变。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在思政教育的需求开始逐渐扩大,只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所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始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扩充,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知识,这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时代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重要工作就是要保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也要依靠创新理论来引导群众,具体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和世界发展情况来进行宣传和普及,使马克思主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的世界环境要求我国不断开展对外开放,虽然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思想文化的丰富,但是西方一些腐朽思想也随之渗入了我国文化中,为我国高校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思政上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强化就势在必行,以此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以及教育质量。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一)实现教学队伍的专业化

首先加强我国高校思政教师团队的质量,保证所有教师的分工明确,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变动性,还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面对我国高校学生所面临的思想文化的冲击,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学生从事物的表面来分析事物的本质,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其辨别事物真相的能力。另外,教师不可以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了事,要与学生一同思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发挥其教学的主导作用,并促使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效果得到强化。

(二)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更加趋于常态

任何事情成立的基础就是要进行实践,因此要推进思政教育实践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教育,并且要通过红色旅游、参加志愿者服务以及相关红色博物馆考察等方面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可以让学生来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对象,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获得适合自身的实践成果,以免形式主义的出现。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主要包括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容,因此决定了校园文化对整个高校思想建设的重要地位。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校园文化通过十分隐晦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影响和熏陶,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涉及的相关理念进行转换,使其成为整个校园共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已经得到了较高的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影响,需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通过思政教育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随着时代发展,我党也提出了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必须要将我国现代发展的新形势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结合,通过积极探索和改革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高校学生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