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大学生对新型毒品及滥用精神药品认知调查分析*

2019-01-15冯筱璐侯延丽王大全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摇头丸精神药品冰毒

冯筱璐 何 敏 侯延丽 王大全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前言

新型毒品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具有成瘾性并产生依赖,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1]。与传统毒品相比,吸食方式亦存在差异,新型毒品多为口服或者鼻吸,传统毒品多为注射或者吸烟式。在违法犯罪问题中,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更易在吸食毒品后产生的幻觉以及异常兴奋和极度抑郁等精神病症状,进而造成违法犯罪[2]。与此同时精神药品不正规的使用,造成药物的成瘾性并引发各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3]。据调查研究显示,吸毒容易导致犯罪,而犯罪者更容易吸毒。因此加强预防毒品犯罪和精神药品滥用刻不容缓。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随机选取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在校大学生160人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1)在校大学生,外出实习的学生不予考虑;(2)选取对象需自愿认真填写调查问卷;(3)填写的问卷情况必须真实。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1)制作调查问卷:搜集查阅资料,寻找目前新型毒品及相关精神药品的一些信息特征,进行汇总归类,以期作出合适的问卷形式。内容需涵盖有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及政治面貌,设置选项包括部分常见的新型毒品冰毒、K粉、摇头丸,也有较难辨识的止咳水和彩虹烟,精神药品安眠酮、苯丙胺类、氯胺酮、异戊巴比妥等[4-5]。(2)发放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随机发放问卷,填完后立即收取。(3)整理调查问卷。

三、结果与讨论

随机抽样调查,共设计问卷160份,其中收回154份,有效问卷114份,无效问卷40份。随机调查涉及大二,大三学生比较多,因此年龄普遍在20-22岁,政治面貌大多为团员,且非医学类人员占多数,男女生所占的比例均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新型毒品及精神药品的认知,多处在基础的层面上,且男生的防范意识普遍比女生稍微高一点,二年级男生认知情况为一般的高达60.00%;二年级女生认知为不了解的占47.62%。同时,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对基本的新型毒品k粉、冰毒、麻古、摇头丸、止咳水认知率相对较高,其中对麻古的知晓率高达75%;而对于样式新颖的彩虹烟、浴盐认知率比较低,最低的为异戊巴比妥,仅21.05%。对于常见的精神类药品安眠酮、苯丙胺类兴奋剂认知率较高,不常见的异戊巴比妥认知率较低,而把K粉换一个名称“氯胺酮”时,大多数的学生意识模糊,认知出现偏差。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有54.38%的人认为自己了解新型毒品和精神药品,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2.98%对新型毒品摇头丸、K粉、冰毒、麻古等有所了解,而剩下的57.02%的人对新型毒品的了解程度微乎其微,甚至34.21%的人连新型毒品简单的概念都不清楚。而精神药品只有36.84%的人有所了解,63.16%的人对精神药品知之甚少,94.73%的人连药物的成瘾性都不清楚。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大部分的学生更愿意学校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新型毒品预防教育及精神药品滥用认知,其中60.53%的人认为开展新型毒品预防和精神药品滥用认知方面的教育活动还是起着一定相关作用的。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型毒品预防和精神药品滥用教育的力度和方法,充分运用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校园广播[6],宣传、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预防教育信息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教育工作。

四、展望

面对当前国内外日益泛滥的毒品及对精神药品的不正规使用方法,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在日常生活方面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高校不仅要开设有关认知及预防毒品的选修课程,还应进一步强调精神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有利于学生详实地掌握毒品的危害,及时修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及态度,最终远离新型毒品的诱惑及精神药品不健康的使用。

猜你喜欢

摇头丸精神药品冰毒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举办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培训
某医院门诊2018-2019年第二类口服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日本查获一吨冰毒7名中国人被捕
基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冰毒检测微流控芯片
精神药品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区别
摇头丸急性中毒36例临床分析
精神药品与抗精神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