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同心路市场看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

2019-01-15姚润琪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银川市同心回族

姚润琪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关系是诸多复杂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指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具有特定的内涵。民族学界较为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民族关系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本文拟以此观点作为文章的切入和依托理论。

在流动社区,民族关系因社区的动态性特征而使得自身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过程中,流动社区不同于静态社区,期间关系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现状。这种现状突出与社区民族成员作为利益主体相关,这也导致其文化交往表现出即时性、利益性与外部性的特征。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社区的民族关系现状,成为摆在民族关系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回汉杂居之地。从宁夏北部地区到南部地区,回汉两个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同心路是银川市西夏区一条主干道路,同时也是重要的商业集散地,随着宁夏银川城市化加快,区内人口流动加快,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主动以劳工的方式进城,多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深入和频繁,使得当地的民族关系也是越来越复杂。这里的“同心路市场”是西夏区市民饮食生活中的买卖主要场所。选取这里作为调查点,与这一区域附近的居民进行深度访谈,获得关于这一地区日常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也可以让我们很好的来认识作为流动社区的“同心路市场”民众日常民族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而提出发展当地乃至其他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的方法和建议。

二、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交流

笔者专门针对在同心路市场享有盛名的一家清真餐厅做了深入调查。这家餐厅的名字叫做“老木瓜”。调查时,笔者发现店里的菜单中有一道菜的名字叫做“宁夏杂拌”。这个名字让笔者产生了好奇心,便专门就这个菜名询问了餐厅经理,想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故事。经理告诉笔者,“其实这道菜,在宁夏,它就叫宁夏杂拌,要是在吴忠就叫吴忠杂拌了”。有一些菜不一定是本地的特色,只是来到了本地之后,为了能够融入其中,让更多的人接受,就要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在名字上加上本地名。菜单上还有一些江浙一带的菜品,比如”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这些江浙菜一般都不点,但我们菜单上还是要有,不然菜单看上去就不全了,人家来点菜的客人就不认了。

来老木瓜吃饭的人员构成有周边的住户、本地人、同心路市场的商人、附近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外地来的游客等。一位回族消费者说,“大家都是进来吃饭的,没必要去区分汉族和回族。而且在生活中也有汉族的朋友,会带他们来餐厅尝尝我们这的羊肉和搓面,让他们也尝一下我们这的美食的味道。当问起汉族人为什么来这儿吃饭时,许多顾客都会这样回答,“在宁夏,少数民族的菜系比较有特色,味道也好,没有人拒绝来这里吃饭。大家都是吃饭的,你多认识我,我多认识你,关系不就好了嘛。”餐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在这里,有三五成群的汉族,也有带白帽和头巾的回族,还有很多外来出差的,旅游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进来消费,大家坐在同一家餐厅吃饭,没有什么不同。

三、流动社区中的民族关系

(一)共同构建本地化的民族关系

银川早期是一座移民城市。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多民族文化交融成为这里的特色。而“同心路市场”的民众,在最初的交往互动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迁移户与当地人之间的交往边界。“外地人”与“本地人”的观念成为最初的认同标准。然而随着移民逐渐适应与互动,却形成了新的边界,原先以“外地人”和“本地人”作为边界的标准不在银川民众心中存在。本地人与外地人在银川同心路市场扎堆的过程中,他们经历再地方化、再族群或者宗教化之后,形成了新的边界。“同心路市场”中的民众也是从很多地区迁移过来的或者工作调动过来的,有着比较多元化的人口结构和民族关系。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不同民族构成和地域构成的人也往往能够从本地生活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本地区的民族关系的稳定。

(二)多区域文化交融的民族关系

银川市“同心路市场”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经济交换方面并不需要强烈展现民族和宗教意识,也没有过多地因地域性差别而形成文化情绪。来自不同地域、承载着不同身份的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由生到熟的社会关系。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族关系研究可以包括不同民族、群体在各个层面的交往、交流与互动。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维护,以促进不同群体彼此熟悉、互相了解。

(三)饮食禁忌方面的调适关系

在笔者的调查中,“同心路市场”一些人表示现在对于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他民族和饮食习惯的人都能够尊重当地特别是回族民众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同心路市场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陌生到熟悉,也逐渐因为交流和对话而彼此熟悉。结合宗教本身的严格禁忌和现实生活需要,回族把猪肉作为回汉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最为清晰的边界。过去,回族在语言上禁止谈猪,汉族在与回族交往过程中也尽量避免提到猪,有时候因为话题说到,汉族往往会先做解释,请回族不要介意,或者用“那个动物”代替。从这种适应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和谐相处离不开双方的交往互动,双方在文化差异方面各自让步,才能做到相互尊重,促进和谐共处。

四、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来看,目前银川市“同心路市场”的民众之间的民族关系是呈现包容的多元文化民族关系。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不同地方的观察和体验过程中产生一些观念性看法,多种因素导致而逐渐形成的流动人口在交往过程中,基于血缘、语言、宗教、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抑或籍贯等情感因素形成的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的基本情绪,但是在同心路市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并没有受到影响。总体来看,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是包容和协调的。我们可以对当前银川市“同心路市场”的民族关系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猜你喜欢

银川市同心回族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同心逐梦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储备肉成走俏年货
宁夏科协银川市第十五届“科技沙龙”举办
宁夏银川市第十五届“科技沙龙”举办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