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1-15宋文婷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职业

宋文婷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一、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亲(包括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是父母亲及其家庭成年人对孩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施加影响及教育的过程。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指的是父母(包括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在教育和抚养孩子的活动中,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和形式对孩子施加影响及其教育。常见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有:溺爱型、粗暴型、望子成龙型、放任自流型。

(一)溺爱型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大学生因为从小抚养者对其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所以他们很少有过被拒绝和受挫折的经历,容易养成依赖性和惰性,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比较懒散,不能吃苦。以自我为中心,稍不遂心如意,就大吵大闹,承受力较差。

(二)粗暴专制型教育方式。即对子女态度冷漠,言语尖利、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常常斥责打骂孩子,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怯懦、压抑沉郁或者乖戾冷酷、粗暴凶狠的人格,极易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望子成龙型教育方式。家长一味地按自己的意愿教育和培养孩子,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想法和选择,不顾及孩子的能力和承受力,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承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和心理压力,精神抑郁痛苦。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一般很难对学习提起兴趣,即使想学习也因为缺乏行动力而总是停滞不前。

(四)放任型教育方式。即家长由于缺乏足够的责任或能力对子女采取一种放手不管的抚养方式。成长在这样家庭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多性格孤僻内向,任性固执,冷漠敏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易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恶习,稍有不慎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深受其家庭教育的影响,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择偶择业带来诸多困扰。

(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良好家庭教育氛围中成长并时刻能感受到爱与被爱、需要与被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孩子,进入大学后能很快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感觉带入到新的环境中,与他人开展比较良好的互动。而家庭教育不良的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困难,给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小的困扰,有些甚至难以自我排解,需要借助咨询帮助。笔者曾接待过一个大一女生,因其从小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导致她特别自卑,总是隐藏自己的情绪。在与舍友相处过程中被看作是冷漠不合群的黑羔羊,虽有心融入群体,但总显得格格不入。

(二)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家庭关系和谐,父母教育方式民主,家庭支持系统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树立相对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关系建立更加容易,恋爱过程也更加平顺。有研究表明:粗暴专治和放任自流家教方式之下的大学生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比民主家教下的大学生要高出几倍。越是父母管教严格,就越是违逆父母,过早与异性发生性关系以及缺乏父母关心和爱护的留守少女被性侵甚至主动勾引他人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例子屡见报端。长期生活在在冲突型家庭及单亲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对待爱情常常会持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爱情,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关爱,另一方面又对恋爱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心存恐惧而不敢轻易开始一段感情,即使进入感情,面对与恋人之间的冲突时也通常会采取与原生家庭父母同样不成熟不健康的方式解决。而一旦失恋又会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一蹶不振,甚至采取暴力、自杀等极端手段进行处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另有研究表明:亲子间对于性话题的良好沟通能够有效减弱同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模式和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但同时也相对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容易走一些弯路。粗暴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形成两种极端心理。一种是自卑胆怯,一种是偏执乖戾。自卑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常常自惭形秽,低估自己的就业实力,妄自菲薄,错失竞争机会。求职失败后,不能正视失败,无法正确审视和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一味强化“我不行”的心理暗示,甚至可能陷入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而有些偏执逆反的大学生选择职业时容易与父母对着干,凡是父母帮助选择的通通反对,父母越是反对的工作越是会选择,不论是否适合自己,极易选错行业。溺爱型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就业依赖性,贪图安逸,责任意识差,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而是寄希望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种依赖心理使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三、大学生应对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的措施

应对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带来的影响,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各方的共同努力。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学生自己的主动性。

(一)放下抱怨,自我改变

要认识到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已然产生,一味地抱怨抚养者,怨天尤人于事无补。试图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沿袭了数十年的教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当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改变了,对方的应对方式也会随之而改变。要相信每个抚养者特别是父母都是试图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是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二)探索内心,自我成长

人的内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收听观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广播、音频视频,参与相关心理健康讲座等来增长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另外可以参与一些自我成长体验课,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自我成长。当出现某些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困惑时要积极进行咨询和接受治疗,不要碍于面子或害怕同学嘲笑而一味伪装,加重心理问题,甚至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三)掌握方法,自我调适

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的科学方法,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常见的调适方法有:第一,积极暗示法。就是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如面临困难时告诉自己“我可以”、“没问题”“不紧张”等,以此来激发和释放自身具备的正向力量,帮助我们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第二,理性情绪法。遇到困难产生心理困惑时,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来摆脱消极情绪。第三,转移注意法。这是一种当某种不良情绪不易控制,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时,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的方法,使自己不再一味沉浸在不良的情绪之中,从而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第四,放松训练法。即通过练习进行身心放松的方法,利用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听音乐、想好事、按摩、催眠的方法或想象美好景色风光等,让自己体验轻松愉悦的感觉。第五,自我宣泄法。当感到焦虑、郁闷、浮躁或紧张时,可以找同学、朋友、家人等把不满情绪宣泄出来,以使心理得以平衡。这些方法都可以调节我们的心理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心理带来的一些困扰。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职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庭“煮”夫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