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

2019-01-15易丹丽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富民考验强国

易丹丽

(淮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责任感,中国共产党人具备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具备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了全部的力量,由此可见,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使命,发挥党的作用非常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具备的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具备担当意识,明确忧患意识下的三点警示。第一,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具备忧患意识。中国现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面临的考验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执政考验等,各种考验具备复杂性与长期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具备新的变化,肩负着使命任务。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环境,需要具备忧患意识,需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面对考验。第二,深刻意识到党面临的危险,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在此危险下,对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一旦应对不当,未有效地解决,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党的长远发展,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因而,中国共产党必须直面危险,谨记危险,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产生忧患意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意识到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革新、净化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刺激下,党员需要具备自律意识与自省精神,具备创新能力与自强动力,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注重改革开放,注重能力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

(一)忧民与富民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具备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最基础的就是实现忧民与富民的统一,在忧患意识下,肩负起富民、强民的使命。第一,具备忧患意识,必须要忧民。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产生深切的忧民情怀与境界,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感同身受,需要怀着仁爱之心,更多的去关注困难群众,为富民努力,将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将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巧妙结合。第二,需要担负起富民的责任,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因而,担负起富民的责任,将人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人民非常重要,是富民的基本前提,是实现忧民、富民相统一的关键。由此可见,忧民与富民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结合的关键,也是提升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有效方法。

(二)忧党与强党的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忧党与强党的统一非常重要,有助于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实现忧党与强党的统一。实现忧党与强党的统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走社会主义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做具备先进性、具备理论性的党,在忧党过程中实现强党,促进中国共产党的稳步发展。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与此同时,也需要意识到与党承担的义务相比,需要明确党的领导执政水平,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实现从严治党,保持深切的忧党情怀。第二,需要肩负起强党的责任。只有走强党之路,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增强党的综合实力,提升党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奋斗目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保证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强大、具备战斗力,能够肩负起强国富民的责任与使命。在忧患意识下,强党、忧党,具备担当精神,有助于将党的要求落实到实处,突出党的功能,实现党的宗旨与使命。

(三)忧国与强国的统一

在忧患意识下,忧国、强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忧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强国,促进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一方面,需要深切忧国,在忧患意识下,对中国的发展进行思考,中国是世界前列的经济体,但是人口众多,人均生产总值还较低,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实际,基于此,需要具备忧国意识,积极思考,为强国提供基础。另一方面,担负起强国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肩负着强国富民的使命,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崛起而奋斗,需要为为人民服务、强国、强民而努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具备忧患意识,具备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通过忧民、忧党、忧国,可以实现强党、强国、富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努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利的支撑。由此可见,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非常关键,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富民考验强国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眼力大考验
“学习强国”礼赞
眼力大考验
秦晋争霸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