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内生菌的分离及促生长作用初步研究

2019-01-14杜全能齐文武谭玲玲兰时乐

花生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云金稀释液发酵液

杨 鑫,杜全能,齐文武,张 旭,谭玲玲,廉 欣,兰时乐*,李 林*

(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2.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天津 300402)

花生(ArachishypogaeaL.)是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1]。据统计,我国花生年均总产达1648.34万吨,种植面积461.11万公顷,占世界总产的40%左右[2]。由于花生连作现象普遍,导致花生种植地土壤理化条件恶化[3]、土壤微生物种群失衡[4-5]、化感自毒作用[6]、产量下降[7]等问题,给我国的花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植物内生菌是指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的一类微生物,可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或寄生关系,且不引起植物侵染性的病害[8]。近年来,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9-11]。研究发现,花生内生菌以芽孢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和黄单孢菌属为优势菌[12];带有Bt基因的花生内生菌可提高花生的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和地上部、地下部鲜质量等生物学指标[13]。

本文从花生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沙培法,以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长和苗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活力为指标,研究其促生长作用,为花生内生菌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内生菌分离样品为湘花2008饱果期的健康植株。供试花生品种为湘花2008,由湖南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提供。斜面及筛选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4];生理生化测定培养基[15]。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酵母提取粉 0.4%,蛋白胨0.6%,KH2PO40.24%,MgSO4·7H2O 0.12%,NaCl 0.3%,CaCO30.3%,pH 7.5。

1.2 方法

1.2.1 花生内生菌的初筛

参照文献[16]提供的分离方法进行。将花生根茎和果实利用自来水冲洗后晾干。将根茎剪成2~3 cm长,果实去壳,分别用95%乙醇和0.1% HgCl2进行表面消毒5 min,用无菌水将根茎和果实表面连续冲洗3次后,分别置于灭菌的研钵中,无菌条件下充分磨碎,适当稀释后,取0.1 mL稀释液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中央,涂布均匀,同时取最后一次的冲洗液0.1 mL涂布平板以证明表面消毒是否彻底。37 ℃下培养至长出菌落,划线纯化,编号,保存。

1.2.2 花生内生菌复筛

(1) 将河沙用自来水洗净、晒干后置于干热灭菌箱160 ℃灭菌2 h,冷却后称取2.5 kg于140 mm×111.5 mm×95 mm的花盆中备用。

(2) 幼苗培养[17]:将从花生根茎和果实中分离得到的11株内生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7℃,150 r/min恒温振荡培养48 h,用无菌水稀释至含菌数为106cfu/mL,将花生种子浸泡于稀释液中10 min,播种于装有灭菌河沙的花钵中,置于25 ℃光照培养箱中,保持河沙湿润,以无菌水浸泡的种子为对照。每钵播种3粒种子,每菌3次重复。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出苗30 d后将花生苗轻轻地拔出,用自来水将根上的沙子洗净,用吸水纸将植株及根表面的水吸干,称根茎重并量取株高。以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长等为指标,筛选对花生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

1.2.3 内生菌鉴定

(1) 形态观察。①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将花生内生菌YX-1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于37 ℃培养箱中培养24~48 h,观察菌落形态特征。② 菌体形态特征观察。通过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技术观察菌体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反应。

(2) 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参照文献[18-19]提供的方法进行碳源利用试验、氮源利用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纤维素分解试验、M.R.试验、V.P.试验、柠檬酸盐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吲哚试验等。

(3) 16S rDNA序列分析。基因组总DNA提取:按照Ezup柱式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总DNA,作为后续16S rDNA序列扩增反应模板。PCR扩增:使用细菌鉴定通用引物27F(5'-AGTTTGATCM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PCR反应体系:0.5 μL DNA模板、0.5 μL 上下游引物、1 μL dNTP、2.5 μL 10×PCR buffer(MgCl2)、0.2 μL Taq DNA 聚合酶,ddH2O补齐到25 μL。PCR循环条件:94 ℃预变性4 min,然后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完成30个循环,最后72 ℃修复延伸10 min。

用1%琼脂糖凝胶检测PCR产物,用SanPrep柱式DNA 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将回收的PCR产物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通过http://www.ncbi.nih.nlm.gov网站用BLAST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用MEGA6.06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1000次Bootstraps检验。

1.2.4 内生菌促生作用

(1) 内生菌菌液制备。将经斜面培养基活化的内生菌YX-1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2 ℃,18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48 h,备用。

(2) 花生种子的发芽和处理。将花生种子浸泡于28 ℃温水中并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催芽至芽长2~3 cm,种植于装有灭菌河沙的花钵中,每钵3粒种子。将用发酵培养基培养至活菌数为109cfu/mL的YX-1菌株培养液分别用无菌水稀释10、100、1000和10000倍。试验组分为:CK:浇施等量无菌水;Ⅰ组:浇施10倍培养液稀释液;Ⅱ组:浇施100倍培养液稀释液;Ⅲ组:浇施1000倍培养液稀释液;Ⅳ组:浇施10000倍培养液稀释液。每次浇量为30 mL。随机摆放于光照培养箱中,保持25 ℃、湿度80%~90%培养30 d,光照时间12 h/d。每处理重复3次。期间每7 d浇施1次菌稀释液,并保持河沙湿润。

(3) 测定项目。① 花生幼苗指标测定:出苗30 d后将花生苗轻轻拔出,用自来水将根上的沙子洗净,用吸水纸将植株及根表面的水吸干,测量地上、地下部鲜质量以及株高、主根长。② 叶绿素含量测定:参照文献[20]提供的方法进行。③ 根系活力测定: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21]。④ 花生植株体内保护酶测定:参照文献[22]提供的方法进行。

1.2.5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内生菌初筛结果

从花生植株及果实共分离得到11株花生内生细菌,其中根中分离到4株,分别编号为YX-1~4;茎中分离到3株,分别编号为YX-5~7;从果实中分离到4株,分别编号为YX-8~11。结果见表1。

2.2 内生菌复筛结果

表2可看出,内生菌株YX-1的平均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均最大,分别为19.52cm、3.87 g和1.44 g,但根长较菌株YX-9小。综合考虑,选择内生菌YX-1进行后续试验。

2.3 内生菌YX-1鉴定

2.3.1 形态特征观察

菌株菌落为米黄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表面湿润,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杆状,芽孢椭圆形,偏端生。

表1 初筛结果

表2 内生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表3 生理生化特征结果

注:"+"表示试验结果为阳性,"-"表示试验结果为阴性,"Θ"表示产酸不产气。

Note: + indicate positive result, - indicate negative result, Θ indicate acid production without gas.

2.3.2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对分离得到的纯菌株YX-1进行部分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见表3。根据菌株YX-1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菌株。

2.3.3 16S rDNA序列分析

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后进行电泳分析如图1。

将菌株YX-1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中使用Blast在GeneBank基因库中进行同源性搜索,选择同源性较高的菌株16S rDNA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见图2。根据菌株YX-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结合基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图1 菌株YX-1 16S rDNA PCR扩增结果 Fig.1 Result of 16SrDNA PCR amplification of YX-1strain

图2 菌株YX-1基于16S rDNA的系统发育树 Fig.2 Phylogenetic tree of YX-1 strain based on 16S rDNA sequence identity

2.4 花生内生菌YX-1的促生作用

2.4.1 内生菌YX-1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4可知,施用内生菌YX-1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花生幼苗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长和苗高与对照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施用稀释倍数为1000倍的发酵液时,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长和苗高较对照分别提高44.05%、43.40%、27.76%和25.57%,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根长和苗高与施用其他稀释倍数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内生菌YX-1对花生幼苗生长结果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平p<0.05。

Note: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difference atp<0.05.

2.4.2 苏云金芽孢杆菌YX-1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3可看出,施用不同稀释浓度的花生内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花生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当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1000倍时,叶绿素含量最高,达2.3972 mg·g-1FM,较对照提高38.19%,但与稀释100倍和10000倍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而稀释10倍的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原因可能为稀释倍数小,pH值高,导致沙土酸碱度高,从而改变了花生适宜生长的酸碱度。

2.4.3 苏云金芽孢杆菌YX-1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根系是植物的主要功能器官,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从图4可知,不同稀释倍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稀释液对花生根系活力的影响较大。当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根系活力最大,为272.5 μg·g-1·h-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YX-1发酵液在适当的稀释倍数下能提高花生的根系活力。

2.4.4 内生菌YX-1对花生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表5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根系中SOD酶活性都较低,但叶片中的SOD酶活性较高。当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花生根系和叶片中的SOD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20.15 U·g-1FM和255.74 U·g-1FM,均与对照和10倍处理差异显著(p<0.05),但与稀释100倍至稀释10000倍差异不显著(p>0.05)。

图3 不同稀释倍数YX-1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表5 不同稀释倍数内生菌YX-1对花生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根和叶中POD酶活力除了施用10倍稀释液的处理高于对照处理外,其他处理根和叶中POD酶活力均低于对照处理,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稀释倍数10~1000倍之内,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花生根系和叶片内的CAT酶活性也随之增加。当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根系和叶片中的CAT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7.59 mgH2O2·g-1FM和32.89 mgH2O2·g-1FM,但稀释倍数超过1000倍,CAT酶活性均下降,而且稀释倍数在100~10000倍之间,CAT酶活性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花生内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YX-1能提高花生植株体内CAT酶活性。

3 讨 论

3.1 内生菌促生作用

内生菌的促生长作用主要是通过为宿主植物提供营养、代谢产物、产生生长激素和增强宿主的抗逆能力等[23]。研究表明,从霍山石斛中分离的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能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24];从盐生碱蓬中分离的内生真菌Glomerellacingulata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25];番茄内生菌102能促进番茄、青菜种子的萌发,对青菜、菠菜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作用[26];从花生根际中分离出1株高产植物生长素的特基拉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花生的产量[27]。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花生内生菌YX-1发酵液稀释液,能显著提高花生幼苗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长和苗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说明内生菌YX-1发酵液在适当稀释倍数下能促进花生生长。

3.2 内生菌对植株保护酶的影响

SOD、POD和CAT为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中最重要的3个保护酶,在清除自由基、H2O2、过氧化物和减少羟基自由基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8]。国内外研究逆境影响植株体内SOD、POD和CAT的活性报道较多[29-31],但植物内生菌对植物体内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表明,花生内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YX-1发酵液在适当稀释度下能提高植株体内SOD、CAT的活性,而POD活性随内生菌发酵液稀释倍数的增加而下降。

4 结论

从花生中分离到1株内生细菌YX-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沙培试验结果表明,当施用稀释倍数为1000倍的发酵液时,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根长和苗高较对照分别提高44.05%、43.40%、27.76%和25.57%,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较对照分别提高38.19%、42.08%,叶和根中的SOD、CAT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POD酶活力低于对照处理。

猜你喜欢

苏云金稀释液发酵液
6种鸡精液冷冻稀释液以及冻后保存条件比较
灭菌温度对产腈水合酶菌发酵生产的影响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利用残次果发酵液提升梨果品质
苏云金杆菌林间防治竹舞蚜试验
不同精液稀释液对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发酵液中水溶性糖类含量的检测研究
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
不同缓冲液添加大豆蛋白冷冻奶牛精子试验效果研究
一种防治小菜蛾的菌剂制备方法和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