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019-01-14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土寨小学李忠实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有效性数学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土寨小学 李忠实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性指的是课堂学习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思考题的探索,都应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服务,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不让学生动脑筋思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成了空话,没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害怕学生学不会,生怕知识点学生掌握不了。一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侧耳倾听,实际效果却很难让人满意。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并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问题,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数学素质。因为数学的核心就是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参与学习。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为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师生亦师亦友。其次,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耐心地帮学生纠正错误,不要一味地训斥学生,打消学生的顾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解题水平,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二)教师要认真备好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小到每一句话应该怎样讲,句与句之间应该怎样过渡、衔接,大到课件的制作、教具的准备、学生学习材料的准备等,教师都要考虑齐全。课堂的40分钟怎样合理分配,使其发挥最大效率,这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年级组之间搞好教研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集体的智慧能够解决问题,让课堂效率最大化。教师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根据学生设置课堂模式。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注重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学生的回答,很多情况下不会深入思考,教师看不出学生的思考过程。有时孩子的答案正确,理由却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即在学生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讲明做题的道理。比如,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梯形是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我们应该怎样求梯形的面积?”指导学生通过师友互助合作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能正确进行分析,探究为什么要这样解答。研究思考过程的逻辑性,以便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索。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穿插一些小游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深入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置巩固练习。多媒体出示一棵橘子树,让大家比一比,谁摘的橘子最多。把橘子卡片贴在多媒体的相应位置,让学生学会背口诀。游戏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努力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

(四)设置开放式课堂,发展概念思维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劳动过程,它需要学生动脑、动手操作与思考。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挑战性机会,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各种教具:圆形纸板、硬币、卷尺、米尺、绳子。上课时,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测量各种圆的周长。可以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想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绳子测量,有的同学用米尺测量,还有的小组想出了特殊的计算方法,计算圆的周长。有的小组发现,用米尺不能测量圆的周长,用绳子和卷尺就可以做到,因为它们能缠绕。

(五)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且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教师应想办法利用好这一模式,将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师友互助三人行的模式。中间一人为学师,两边两位同学为学友。教师出示思考题以后,三人一组进行思考讨论,对疑难问题进行协作解决,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教师予以点拨。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内发挥积极主动性,动脑思考,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总之,数学课堂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合作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把数学概念的学习落到实处,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有效性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解决问题的设计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