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创造性思维

2019-01-14袁耀松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梦想

袁耀松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安徽 六安 237300)

教育本身不能够创造什么,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教育去不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语文学科本身就充满了无限想象性,是可以让学生们思维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仅仅把教学模式固定在一个范围之内,教学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应当创立丰富的多样的教学,以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以下我便提出几点能够培养高中生语文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课堂主要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要让学生们自己对知识得到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想象与创造,而要想学生自身真正得到良好的理解,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将课堂交给学生,真正的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所以在高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自己做到良好的想象与思维的发散。

比如在高一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当中,作者马丁路德主要通过一篇结构严谨、思路紧密的演讲十分深切的表达了自己追求人人平等,追求黑人与白人拥有同样的不能够被剥夺的生存、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的大梦想,那么作为一个处于安逸生活当中的我们有什么大的梦想或是小的梦想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每个人将自己对这篇演讲稿所获得的感悟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的小梦想或者是大梦想是什么。这样将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给学生们可以充分进行想象与思维发散的平台,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多给学生们提供想象的平台

要想培养与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那么良好的想象平台是课堂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丰富的想象可以让学生们不断通过已有的内容发散思维从而获得更多体验与感悟,也能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心精神。所以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们提供想象的平台,让学生们多去对已有的内容进行发散,以更好的提高创造性思维。

比如说在《归去来兮辞》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们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田园的向往,但是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这种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剧表演的方式去充分的让学生们进行想象。一次我让学生们以“陶渊明归家”为主题,然后自主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这一想法十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想象的火花,学生们不仅能够结合之前的《问征夫以前路》课文当中的片段,还对二人的对话进行了完美的演绎,促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必须多给学生们提供想象的平台。

三、培养学生们的多向性思维

多向性思维的发展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要多恰当的运用设疑、质疑与解疑,对学生们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并能够良好的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调动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多方面的进行考虑,培养多向性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说在选修教材当中的《菩萨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们创设多向性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对于这首词当中所表达的一个思想感情,有的人是认为“游子思故乡”而有的人则认为是“思妇盼故人”也有的人认为是二者兼有的。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个问题不仅能够良好的提高学生们多向思维的能力,更能够有效的提升与发展学生们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

高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定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促进能够良好的促进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考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质疑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要为了“问”而问,仅仅通过几个简单的疑问是完全不能够良好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比如我们提问《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英年早逝了?这些问题都显而易见的可以了解到,那么就不能够作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问题,教师提问应当进行有深度的提问,并对学生进行引导。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再别康桥》与《雨霖铃》进行对比,徐志摩在再别康桥当中告别的是景物,而雨霖铃告别的是人,一个写古代,一个则是写现代,那么两个都是写了离别之情,离别场景不同,表达的感情确实十分的相似的。这样通过对比质疑去让学生们发现依依不舍的情感是会随着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那么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教师要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梦想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梦想
梦想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