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老区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安源区城区为例

2019-01-14周宇佳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萍乡市体育锻炼街道

周宇佳

(汪公潭小学,江西 萍乡 337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的快节奏及体力劳动的日益减少,导致了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普遍下降,出现了许多现代“文明病”,如肥胖症、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并且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发病峰位,对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寻找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途径,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居住在安源区的居民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网站,查阅国内有关社区体育的研究文献。

2.问卷调查法。对居住在萍乡市安源区的200户居民发放有关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90%。

3.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比率。

4.访谈法。对各个社区的居民和社区指导员进行访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萍乡市安源区社区体育现状

1.萍乡市安源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数量与质量。调查显示:萍乡市安源区的市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3次以上占调查人数的40%;每周3次以下的占19%;每天1次的32%;每天2次的12. 8%。该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下占调查人数41. 8%;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占调查人数37. 8%;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占调查人数11. 9%;可见,一部分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于3次,也有一部分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少于30min,这与体育人口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选择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以早晨锻炼为主,其次为傍晚和晚上。

体育锻炼地点在社区空地、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所、街道旁等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其它地方选择的人较少。由此看出,居民喜欢在自由、免费的场地参加体育锻炼。

2.安源区社区体育的开展情况。目前,安源区社区活动形成主要有日常性锻炼为主,并在庆典活动组织表演,体育人口明显增加,日常性的晨练、晚练活动,主要以附近居民为主,老人年占很大比例。体育活动为主的参加者以50岁以上年龄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一些社区还组织了腰鼓队、秧歌队、舞剑队、门球队等等。

从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上看,街道拨款、企事业赞助、自筹资金是社区活动的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24.7%、32.9%、21.7%;其次是街道、个人结合投入和居民交纳的会费,分别占15.6%和5.1%。这说明社区组织者主要依靠街道拨款、企事业赞助等途径来自筹资金,居民交纳的会费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自主意识还有待加强。

3.社区体育活动的指导情况。目前,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据调查显示:管理者和指导者,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社会指导员等级结构不合理。调查中还发现,从事指导者仅部分受过专业培训,而很大一部分都是无证指导。这种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待进一步完善。

4.影响社区居民参加锻炼的因素。根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场地器材、缺乏组织者和指导者、无兴趣、缺乏经费、没有时间等。由于当代社会充满竞争,工作压力大,人们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这是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社区规划不合理,公共活动场地、器材偏少,大多数运动场地都集中在学校,而学校的场地一般都不对居民开放,这是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另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社区内大都缺乏体育锻炼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社区群众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得比较盲目和随意。调查结果还显示,社区居民每年从事体育锻炼、健身等活动的开支仅占日常生活开销的1%。这说明目前安源区社区居民,缺乏的是体育锻炼意识。

三、结论和对策

(一)环境因素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设施缺乏严重地制约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政府方面应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并将方便居民就地、就近锻炼的生活小区体育设施建设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为社区体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在目前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单位、学校体育场馆应尽可能地向外开放,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以解决目前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二)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规范性不够

体育锻炼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健身要讲科学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一定加大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规范化。针对目前体育指导员暂缺的情况,可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体育教师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以解决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缺乏的问题,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三)应加大社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有效地利用场地、人员资源

街道与街道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应多加强横向联系,建立网络联系,以有效地利用体育场地和社区体育指导员,形成覆盖全社区的新型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体育管理者的作用,上下一盘棋,切实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四) 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竞赛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运动竞赛活动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体育更是如此。体育管理部门应与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积极探讨开展群众体育竞赛的方式、方法,以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竞赛带动全民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真正从街道辐射到社区,由社区辐射到整个城市,进而辐射到全国。

(五)大力开发社区体育消费市场,适应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在低廉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向社区居民开放。支持和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在社区内兴办体育锻炼场所,鼓励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余暇时间为社区居民进行讲课辅导等,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以满足体育市场的需求。

猜你喜欢

萍乡市体育锻炼街道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热闹的街道
第一次做寿司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街道生活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中学学生作品展
陕西,我的家乡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