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暨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会在津举行

2019-01-14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党委书记中医药大学院士

2019年5月21日,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共同发布《关于认定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国科发社[2019]177号])。首批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两个领域布局建设,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认定为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9年9月7日,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暨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会”在津召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生物医药处处长张兆丰,中国工程院石学敏院士、张伯礼院士、郝希山院士、刘昌孝院士,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戴永康,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建国,天津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党组书记、主任荆洪阳,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庆和,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等领导出席启动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吴宝新,党委副书记、院长毛静远及全体领导班子,同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家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作网络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吴宝新主持。

会议首先由张伯礼校长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致辞,戴永康、王建国、荆洪阳、张兆丰、李昱等领导在会上分别致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舒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心基本情况。毛静远院长宣读了学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名单。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学敏院士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报告。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是国内最大的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学科带头人为石学敏院士。学科始创于1953年,1962年开设针灸病房,1988年成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2002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2018年成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拥有以院士为核心的教育部创新团队。目前该学科开放床位数达1 000张,年出院患者达1.6万人次、年门诊量58.8万人次。针灸临床服务能力全国第一。以“醒脑开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推广至全国及60余个国家及地区。

会上,天津中医药大学、世针针灸交流中心向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别赠送针灸铜人。天津市石学敏中医发展基金会代表常务理事张立向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捐赠,用于科研课题研究。

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由毛静远院长主持。中国针灸学会刘保延会长作“针灸新时代的发展”报告。

未来,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立足于行业引领,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衔接紧密、转化顺畅、协同整合、服务基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中医针灸医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党委书记中医药大学院士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本刊理事会理事
本刊理事会理事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院士寄语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