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阅读积累 观察感悟生活
——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2019-01-14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育局白明辉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外阅读作文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育局 白明辉

许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提起笔来,总觉得笔沉千斤,胸中纵有思绪万千,下笔却只有片言只语,不知道如何状物写景、如何写人叙事、如何议论抒情,其原因主要是对语言素材的积累不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毛泽东同志指出:“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大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飞跃,就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是习作的基础,只有语言和生活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语言材料的积累首先应该是课内外阅读,其次应该是生活的积累。

一、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鲁迅先生曾以亲身经历谈到读与写的问题,他在谈到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准备一点都没有。”鲁迅在这里强调了读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从写作角度来说,阅读就是间接获取作文材料的过程,就是借鉴他人写作技巧的过程。所以,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学习范文,努力汲取营养

作文必须找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泉水喝,而这个源头活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为阅读教学中的“厚积”,通过品词、品句、积词、积句,多读多背,读写结合,使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充盈不断,从而达到“薄发”的程度。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无不独具匠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熟读、背诵课文,向学生传授积累之要义,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将课文中形象逼真精彩之处、情真意切感人之处、美不胜收动人之处,一一摘录下来,熟读成诵。每读一篇,遵循其积累要义,自主积累语言。如此日积月累,内化吸收。在学生自己习作时,那些适宜的篇章结构、生动的语言词汇就会蹦跳出来,凝聚脑际,供选择,任驱使,习作练习也会完成由模仿到运用这个质的飞跃。

(二)加强课外阅读,丰富材料信息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培养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猎各种题材的课外读物。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做好他们遨游书海的向导。同时,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针对学生个性推荐学生喜欢的读物,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结合课文学习阅读课外读物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以教材学习带动课外阅读。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读写相互结合,砺练写作本领

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读的深化和提高。在教学中,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才能紧密结合。这样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才会具有创造性,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达到更高境界的读写阶段。

二、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作文鲜活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只要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思考、感受,就一定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写作素材。罗丹认为:“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认为,要获取生活素材,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予以培养指导。

(一)留心观察生活,获取一手材料

观察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巴金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中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和思考,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体味,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运用各种感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

比如,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视觉了解它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气味;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也可以抓住事物的动静变化,观察其动态、静态的不同之处。

(二)细心感受生活,储存写作素材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收集、积累素材,进而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思索。如初春时,可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朱自清《春》的活力与生机。这样,学生的心灵上就会下载并储存了许许多多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再经过未来生活的不断浸泡、冲刷、烘干,其色彩一定丰富而鲜活,而这些素材就是创新的种子,一旦具有土壤、阳光、雨露,它就会发芽、拔节、开花、灿烂一片。

(三)深入思考生活,领悟人生真谛

按部就班地练习,不知变通地仿写、机械呆板地实录,只能束缚学生灵活的思维,抹杀学生创新的特性。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思索,从平淡的实践中洞察其深邃的意义,从偶然事件中发现必然规律,从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可见,观察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发现、选择、体验的过程,它不像“傻瓜”照相机机械地摄取,而是像“数码”那样做适当的美化,只有深入思考,潜心挖掘,才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就应将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引导学生理解好的作文出自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道理,让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结合作文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作文训练,相信学生的作文恐惧症就会不治而愈。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外阅读作文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