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方法
——以小学四年级为例

2019-01-14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小学曹军元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学习效果品德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小学 曹军元

人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上学之前就已经开始,比如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学生不要有乱丢垃圾等行为。但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小学阶段的《品德》学科中。和语文数学等科目相比,《品德》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以提升学生品德素质为目标,具体阐述对应的相关措施。

一、《品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学生的品德教育虽然是小学阶段的重点部分,但是在教学中该方面的教育资源却分布较少,导致校园品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在品德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第一,排课不合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排课时间远远不及语文和数学,课程安排时间不科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有些班级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排在上午第四节和下午一二节,由于这些时间学生的精力和精神集中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再加上课程安排分散,导致学生在开始新课程学习时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会严重遗忘,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小学中,由于《品德》这门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学难度较低,所以学校很少会安排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执教该门课程,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教师存在的问题,还有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品德》大多要求的是平时的行为规范以及规则意识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而且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所以学生的品德学习懒散,学习效果差。

二、提升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措施

针对学生品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品德》这门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纠正错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完善自身修养

不论是专业的《品德》教师,还是兼职任教该门课程的教师,都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品德专业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执教能力。例如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我们的民主生活》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民主这个词的理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教师能不能把自己对于“民主”这个词的理解清楚直白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完全掌握“民主”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在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了,专业基础素养差的教师和专业素养强的教师在该问题的教学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二)调整课程安排时间,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学生《品德》这门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还与不合理的排课制度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学校需要优化课程的排列和分布,比如把品德课程的上课时间由原来的下午放学前调整到上午二三节。相对于上午第四节和下午一二节,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较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强,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会更加广泛地吸收与理解。除了调整上课时间以外,学校也可以适当缩短《品德》这门课程两次课之间的间隔时间长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遗忘书本知识的情况。

(三)创新讲课模式,施行互动教学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它时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师在该部分的教学时,不可以沿用传统的陈旧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育,那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和抵触思想。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互动,利用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书法作品以及关于古玩字画的电视节目等作为教学辅助,从而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形成一种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认知。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

由于品德教育是一门时时刻刻都体现在生活中的课程,所以对于学生品德教育也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课外时间和家庭时间也要灌输品德教育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的家长做好沟通,向家长阐述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家长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并且纠正家长认为“品德教育无关紧要,学习成绩才是第一”的错误想法。从而让家长扮演学生在家中的“教师”,发挥出家长具备的特殊优势,辅助教师完成学生品德教育的相关工作。比如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通信与生活》这一部分的教学时,由于该部分的场景设置以及相关设施都更偏向于家庭环境,比如家中有各种通讯工具,家中也是生活气息更为浓烈的场所,所以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家长的辅助作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述的相关课本内容,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和个人涵养。

三、《品德》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除了要做好相应的工作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性质

虽然《品德》课程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语文和数学课程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所以教师在开展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该门课程的定位,不能要求学生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放在《品德》这门课程上,这样会减少学生在其他课程学习中的投入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成绩下滑。

(二)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中

学校要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师要在平时生活中做好表率

思想品德教授的内容和知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而是每时每刻都要反馈在日常生活中的,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讲好课本当中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还要在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地教育学生。比如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课本《让诚信永相伴》一课中教师教育学生要讲诚信,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必须要讲诚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讲诚信,但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却不讲诚信,或者经常承诺他人却又做不到,这就与教师在课上所讲诚信内容形成了严重背离,从而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个人品德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要严格规范这些注意事项,才能实现优质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学习效果品德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莲心宝宝有话说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