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集中活动中数学语言的习得

2019-01-14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实验幼儿园林世艳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红队个球球赛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实验幼儿园 林世艳

一、准备环节中关注概念

核心经验启示我们,要想组织好数学集中活动,首先要清楚数的概念。理清了数的概念,既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突出,也会让幼儿在描述数学语言时更有明确的指向性。例如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感知并表述5以内的相邻两数之间的多1或者少1的数量关系,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在活动之前先布置了一个亲子任务,请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观看球赛,了解有关球赛的知识,并对输赢比分有初步的感知,真正体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二、导入活动中搜索经验

导入活动至关重要。如何巧妙地引导幼儿积极地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经验的语言过渡为数学语言,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活动一开始,教师播放球赛视频课件进行引题:“精彩的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迅速入场,安静坐好,观看比赛。等会儿看完了,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两队谁赢了?为什么?”还没等比赛结束,幼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要告诉我比赛的结果了。这种来源真实生活经验的感知,刺激了孩子有关两数之间数量比较的学习体验,有趣又有效。同时,这种生活化语言为后面数学语言的表述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学习环节中植入范式

尽管孩子在导入活动之后的表述缺乏规范和逻辑,但是幼儿已经开始学习比较了,至于表述的规范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支持”。都说“创造源自模仿”,模仿不仅不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而且还会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只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提供向上进步的阶梯。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观看上半场比赛,学会比较”这个环节上,使用“三步曲阶梯式引导”方式,结合课件让幼儿回忆球场结果。

第一步:让幼儿学会判断,保证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教师提供3个球和2个球的一一对应比较,借助量的比较到数的比较,幼儿有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确保了两数比较结果的准确,也加深了他们对数量比较的理解。

第二步:让幼儿学会比较,保证数学语言的严密性。量的比较不可能是单个,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较。相对于导入活动的回答,这一次幼儿会回答“3和2比起来3多2少”。3多是以2为参照,是和2相比的结果,这让他们有了比较的相对性的初步认知。

第三步:让幼儿学会比分析,保证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既然是数的比较,就有多和少的问题,有多就还有多几的问题,这是一环接一环的逻辑关系。相对于前两步,这一步特别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于是教师又从球的数量开始引导,引出3个球比2个球多了1个球,过渡到3比2多1,之后小结,这样孩子就容易理解了。可是需要完整地表述出来,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挑战,这时教师提供裁判员录音,让幼儿了解了表述的模式,再通过能力强的个别幼儿模仿带动全班幼儿进行完整表述的模仿,成功实现数学语言的第一次完整表述。

四、再学习中重复训练

从模仿到内化,需要建立在不断重复使用的基础上。刚才的第一次完整表述让幼儿知道了本次数学语言的表述模式,如果不重复强化,幼儿便容易忘记。

于是教师请幼儿观看下半场比赛,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比较两队的得分,得出结论:“红队得到5分,黄队4分,所以红队赢了。”接着教师巧设任务,“谁能扮演小裁判,用刚才完整的话说一遍?”能力强的洋洋马上就举手了,“5和4比起来5多4少,5比4多1,4比5少1。所以红队赢。”教师再播放课件,让其他幼儿比对。这样,不仅锻炼了个别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全班幼儿有意识的倾听能力。最后教师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当裁判,一起跟着课件录音说一说,有了能力强的小朋友的带领和录音的支持,幼儿基本上能完整地表述出结果。

仅仅重复一次是远远不够的。接着教师增设小环节“评选最佳运动员”。运用希沃5的动画功能,请幼儿说说小兔运动员得了几分,请幼儿猜猜“比小兔少1的老虎是几分?比小兔多1的小熊是几分?”裁判员按照数学语言模式宣布结果。这种基于模仿之后的重复式练习,同时又有数字改变的小创新,让孩子一下子有了数学语言习得的成就感。

当然,全班性表述,教师不能很好地判断个体幼儿的掌握情况,需要在分组活动中看到幼儿个性化的表现,了解个体幼儿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表述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巩固活动中强化拓展

核心经验启示我们要倡导“手脑并用”,既需要动手操作,也需要语言描述。要提供多种机会,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训练中加深理解。

在操作巩固这一环节,教师巧设情境,请幼儿帮助粗心的送货员重新配送礼物,设计了三组活动:第一组,为裁判配送太阳帽;第二组,为黄队配送球衣;第三组为红队配送饮料。幼儿除了根据福袋的数字配齐礼物外,还要口述理由。例如礼物袋数字是4,而球衣是3件,孩子表述“4和3比起来4多3少,4比3多1,3比4少1。所以要添上1件球衣。”有的孩子不能完整表述,这就需要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可以请幼儿跟着教师说一说,也可以请同伴帮助一起说,增进幼幼互动。

六、延伸活动中迁移运用

学以致用,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让数学语言回归生活,提升思维和运用能力,就需要结合生活实践,迁移数学语言的实际运用,需要家园紧密配合。本次活动后,教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任务,请各位家长督促孩子做一个记录单。例如比较家里不同数量的餐具、鞋袜、大小毛巾、不同颜色的彩笔、车库的车子等等。然后放在区域里跟教师以及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这种迁移式的学习,大大加宽了幼儿数学语言表述的广泛性,使幼儿从初步掌握表述提升到熟练运用。

这样,以理清概念——搜索经验——植入范式——重复训练——巩固拓展——迁移运用的数学语言的习得模式就完成了。

伽利略说“世界是一本以数学语言写成的书”。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幼儿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寓数学思维教学于数学语言教学之中,让幼儿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猜你喜欢

红队个球球赛
作文表意要清楚
接住10个球
作文表意要清楚
雪中马球赛
五红队建耀童心
球赛输了
巧用英文字母练习队列队形
取球游戏妙招
我的取胜策略
让三角形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