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相思苦”

2019-01-14周波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所思见面痛苦

□周波

典型事例

一个高三女生找我咨询,她很纠结、很痛苦。

她和本班的一个男生恋爱一年多了,每天都要偷偷约会,尽管进教室时他们有意拉开一些距离,一前一后,但更增添了几分刺激和甜蜜。由于过多接触分心,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在直线下降,双双都已落入高考落榜的黄灯警示区。

离高考还有四个月,眼看着两个人的前程就要毁于一旦,班主任也急了,反复约谈他们两个,他们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于是,他们约定高考前不再见面。但是,女生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没法集中精力听课,课上总想看男生几眼,总会想起和男生在一起的情景。说到痛苦时,她甚至拍打自己的脑袋,发着狠说:“我怎么就这么没出息!”

一阵沉默,待她稍加平静后我才说:“这不是没出息,这只能说明你很重感情。”

她终于打开了一直蜷在我对面沙发里的身子,怯怯地说:“周老师,我怎么才能克制呢?”

我问她:“你看着男生的时候愉悦吗?”女生点头。我问她:“你回忆和男生在一起的时光愉悦吗?”女生点头。我说:“既然愉悦你为什么要克制呢?”

女生睁大了眼睛看着我,好一会儿才喃喃地说:“不用克制吗?……您怎么和班主任说法不一样呢?……班主任叫我一定要克制,必须克制。”

我说:“没必要克制,课堂上的轻松愉悦才是最重要的。”她说:“那我听不进课咋办?”我说:“没关系,能听多少是多少,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只要听一点就比在纠结的心态下听一节课还要强。还有我问你,你在看男生的时候,你发现他在做什么呢?”女生说:“他在听课。”我说:“我相信你,他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一段时间下来,女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她和我说:“您这招儿还真灵!”

心理效能

在教育的实施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思维是碰撞的。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有时候在于教育的切入点。教育既可以激烈碰撞,擦出火花;也可以融入小溪,涓涓相向。“顺思维法”就是教育的一种巧妙的切入法。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后,摸透他们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顺着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想要”切入,使教育软着陆,然后再环环紧扣,步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和改变。

“顺思维法”的使用,教师首先要能够透视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脉动。在遴选出学生此时最想要的、最想说的话后,教师抢先说出,让学生感到舒适和贴心。但这绝不是迁就和溺爱,而是引导过程中必要的牵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思维链中发现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引导。

事例中的女生,她的纠结在于“和男朋友约定终止见面”与“内心想见面”的冲突。她找我咨询,讨教的是怎样“克制”,但在她的潜意识中,她根本就不想克制,这才是她的痛苦所在。这时一定要搞清她内心的真正想法,如果按照班主任的做法顺应她的表面诉求,让她克制克制再克制,那只能更加重她的痛苦。而顺应她潜意识中的诉求,才能消除她的纠结。

为您点津

排斥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始于融通,教育的效果有时又全然在于教育的接受度。应该说,碰撞式的教育有时是很有效的,但它又很难避免碰撞时带来的伤害。顺着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要切入,师生相向而行,这本身就是一种融通,这种教育不会带来任何伤害,会让双方都会感到很舒适。

一个问题的发生,学生尽管有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要,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想往往还是模糊的,他们的所要往往还是虚空、不切实际的。而教师反倒对他们看得比较清晰,想得更加实际。所以,教师不要担心顺着学生的想法切入,会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会纵容学生的错误,使之错上加错。在和学生相向而行中,教师很快就会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而学生正是在和教师的思维牵手漫步中完成了改变。

猜你喜欢

所思见面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观“非遗所思”展所思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分担痛苦
“你想真正了解农民工,就要去体验他们的经历和所思所想”均瑶董事长王均金“转行”“搬砖”
秀逗蘑菇村
痛苦力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在钟塔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