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三重奏
——以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为例

2019-01-14陈新阳1刘芮伶2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三重奏探戈布宜诺斯艾利斯

陈新阳1 刘芮伶2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钢琴三重奏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

钢琴三重奏是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种乐器组合成的演奏,是室内乐的一种。钢琴的雏形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的二重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和键盘乐器的奏鸣曲”。[1]早期的三重奏一直都是以键盘乐器为主奏,其他两样乐器通常是以伴奏的地位出现,小提琴声部一般常以重复键盘乐器右手的高音声部,而大提琴则通常重复演奏键盘乐器的左手低音声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巴赫(J.S.Bach.1735-1782)晚期的作品才有了明显的改变,小提琴逐渐从伴奏的地位解脱出来,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要旋律线条,这种创作手法是三种不同乐器开始更趋于合作关系,而不是早期的三重奏中弦乐处于伴奏的地位,这是钢琴三重奏发展的转折点,并逐渐接近现在的钢琴三重奏创作的形式。而一直到了古典时期,海顿晚期的三重奏作品中,小提琴声部开始出现了较为独立的声部线条,但是大提琴声部仍然没什么变化,主要以演奏低音伴奏为主。莫扎特(Mozart 1756-1791)早期的三重奏作品仍然与海顿的创作形式相似,一直到1786年莫扎特的三重奏作品《G大调钢琴三重奏》KV496诞生,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才逐渐从伴奏的地位中解脱出来,弦乐不再是伴奏的角色,小提琴和大提琴开始出现更多的主奏旋律部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个声部相互辉映,出现了更多的互动,声部之间相互平衡,表现出了成熟的钢琴三重奏应有的雏形。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时期开始,由于钢琴的制造技术提升,开始出现了接近钢琴可以演奏出更强大的力度对比,加上钢琴踏板装置的普及,以及小提琴和大提琴乐器已经演变成为现代的雏形,音量以及音色更趋于完美,为后世的作曲家创作更绚烂丰富的钢琴三重奏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皮亚佐拉与他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简介

阿斯托尔 潘塔莱昂 皮亚佐拉(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4日),是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Bandoneon)独奏家。他具备有良好的古典音乐基础,并充分发挥了这一点的优势,把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的元素相结合,让曾经只是作为通俗舞曲伴奏的探戈音乐变成了舞台上一种炫技而闪亮的顶级艺术,并能表达深刻人生哲理的纯音乐形式。皮亚佐拉成为了真正的把探戈音乐从幕后搬到了舞台之前奠基人。他1921年出生于阿根廷,在纽约长大。皮亚佐拉年轻时曾在是否坚持古典音乐而放弃探戈音乐之间犹豫,但最终他两种音乐都没有舍弃。他把古典音乐中的严谨和精致加入到他创作的探戈音乐之中,又在严肃的古典音乐间倾注了探戈的热情奔放。皮亚佐拉的《四季》是由“春”、“夏”、“秋”、“冬”四首独立的、非关联性的乐曲组成。Verano Porteño (1964)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夏》;Otoño Porteño (1969)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秋》;Primavera Porteña (1970)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春》;Invierno Porteño(1970)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此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最初是为手风琴、小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电吉他五种乐器创作的五重奏,这部富有浓郁南美风情的作品,充分展现出皮亚佐拉的音乐才华,除了用乐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乐曲中充满了阿根廷热情奔放的探戈节奏,炫技的技巧和华彩的篇幅让人叹为观止。

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四季》描绘了阿根廷布首都宜诺斯艾利斯这种城市的美好景象,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以及这座城市自然景色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皮亚佐拉创作的这部作品,是在向两百多年前巴洛克时期的伟大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四季》致敬。

结语

本文通过简述钢琴三重奏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皮亚佐拉和他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创作背景,梳理了一条钢琴三重奏发展的主线。

通过收集和参阅了大量的海内外文献资料。对于皮亚佐拉创作这首曲子的背景有了极大的了解,丰富了笔者对钢琴三重奏的发展理论知识,本文着重研究钢琴三重奏的发展和作曲背景,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使演奏者对钢琴三重奏有新的体会,在演奏其他钢琴三重奏的作品时能够有心得启发。

猜你喜欢

三重奏探戈布宜诺斯艾利斯
三重奏栏目作者:阮敏哲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机械舞者
图志
无人机的妙用
雷军的汽车探戈
布宜诺斯艾利斯之旅
一曲探戈
跳一段探戈
初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培养“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