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物理试题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2019-01-14杨美霖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动能物体中考

杨美霖

(福建省龙海实验中学,福建 龙海 363100)

最近一段时间,每个地方对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大大提升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比重,同时也伴随着实验过程变得复杂,解题越来越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这也说明了教育学者越来越看重物理中的实验,这一思想恰好也能跟得上现代教育的步伐,符合新大纲的要求。这篇文章,我们就根据几个典型的例题,从学生写的答案中分析他们对每道题的见解,并根据这对老师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注重细节,认真观察实验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个物体在一个有坡度的木板上从静止释放,让他滑下去撞击平面上的另一个物体。根据这个条件来回答相关的问题。物体撞击另一个物体时的动能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确定动能的大小呢?如果将物体从不一样的高度释放,那么是研究什么与动能大小的联系?如果实验中物块的重量大,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实验效果,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解析:这道题考的就是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是学生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题型,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前两个小问题还没有什么难度,是常规题型,但是第三个题目对学生来讲就有点陌生,导致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原因就是老师在平常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提到过这个问题。其实这种问题都蕴藏在平时所做的实验当中,只是学生在做的时候没有认真观察,而忽略了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很多他们觉得无关紧要的细节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在考卷中。以本道题为例,学生把物块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使物块滑下去的时候并不能滑的很远,实验效果不行。只要他们稍加思考,把物块往上移一点,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很多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并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考试的时候就更不会往这个方面想。

启示:老师在教学生们做实验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只告诉他们怎么去做实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好,还要培养他们科学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发现问题,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让他们通过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研究探讨,解决他们内心的疑问。学习物理,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学好物理。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他心目中的教学目标,很少给学生们留出空闲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导致很多学生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见解。现在中考中,这种开放性试题的存在就要求老师多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二、注重实验过程

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做实验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已经知道实验的结果,只是单纯为了得到那个结果而做的实验,而在真正进行实验时,很多细节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使实验现象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物理实验,讲究的就是要真实可靠,无论多么无关紧要的因素都会使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我们要通过多次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排除各种干扰,单凭一次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要让他们体验到做实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通过实验,领略到学习物理的真谛。只有学生们真正的重视了实验过程,在考试的时候才能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老师们还要带领学生对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研究。有些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为了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很多细节都没有达到实验所要求的规范,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也不解决,这就导致学生只是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至于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们都不能清楚的回答出来,这就说明他们对这个实验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应该渐渐的被老师所淘汰掉。老师们应该带领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杜绝生搬硬套,科学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注重对典型实验的多次分析

越是典型的实验,在中考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就越高,加强对典型实验的分析,让学生们能从一个简单的实验联想到与此有关的多个类似实验,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试题不仅仅是考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简单理解,还注重让学生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能够通过学习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不是简单的为了学习而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一个实验进行多次分析,学生们就能认识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进步。

五、结束语

中考反映的是学生们初步学习物理的能力,通过对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经典试题的讲解,可以认识到很多之前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找到老师们在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以后的物理教学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猜你喜欢

动能物体中考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中考“三数”大扫描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