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灵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2019-01-14王春兰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阅读课理解能力教学方式

王春兰

(南昌市青山湖区观田逸夫小学,江西 南昌 330012)

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授课重要内容之一,文本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语文写作的基础。许多小学生在最初文本阅读的学习中会感到枯燥乏味,老师授课的方式也略显单一,难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一、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项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激发小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心理,持续地专心的研究阅读文本,提高语文阅读的学习效果[1]。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兴趣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慢慢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对本文阅读兴趣的提升会使学生主动去阅读文本材料,逐渐形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和积累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期间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会使得学生受益终身。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有效。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去阅读教学文本,可以在课前对文本进行初步的了解把握,在上课时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能更轻松的指导学习。另外由兴趣为主导而产生的主动阅读,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本,提高阅读水平丰富知识储备,不管是阅读课内还是课外文本都能使阅读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建议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还尚未成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无法准确把握文本表达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小学生通常会对动画视频等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制作与课本教学相关的图画、视频、音乐等,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带入文本内容的意境中。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文本文字教学的结合,相信学生会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文本阅读学习方法的掌握也会更加扎实。例如在讲授《“贝”的故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各种贝类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贝壳的生物特性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营造轻松愉快教学氛围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低龄阶段,通常都比较喜欢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比较容易受到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要注重教学氛围的构造,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更有利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在阅读课教学时首先要以学生为主导,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可以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问题难度应该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去阅读,探索问题的答案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多的阅读兴趣。其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催生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穿插小故事的方式给学生拓展阅读知识,同时也给学生推荐故事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己亲自去阅读,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这样就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既可以提高阅读课的授课质量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可能存在进度不同,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异,教师应当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要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影响阅读的学习,对阅读失去兴趣。通过对阅读课的授课效果进行观察,对于学习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经常给予答疑和鼓励,建立阅读信心,提升对自我阅读能力的认可;对于学习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进一步提高文本阅读水平,强化对阅读的兴趣丰富其知识储备[2]。

(三)采用丰富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课下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采用话剧表演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课本中的一些叙事类文章改变为话剧,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还可以采用设立图书角的方式,在教室角落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借给同学阅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家的互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更好的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最后可以开展朗诵比赛,对诗歌类的文章进行朗诵,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通过全班投票的方式进行评比,对排名靠前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奖状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文本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尊重阅读独立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内容的学习者。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尊重学生主体的阅读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宽容的态度,首先应当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进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成就感,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3]。

结束语:

阅读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授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本阅读的魅力,能使学生自己情况主动学习积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阅读课理解能力教学方式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