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生命教育

2019-01-14颜迎迎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羚羊海伦生命

颜迎迎

(河北省馆陶县教育体育局,河北 邯郸 057750)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从“学会生存”到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重视个体生命,以人为本的教育已成为共识。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其具有渗透生命教育的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拟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是生命教育的点燃者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已有的东西,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理的唤醒,是把人已有的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万物生灵,老师首先得心中有爱才能播种爱。一个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自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热爱生命的“情种”。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这种互动传递给学生。教师要以生为本,以生命为本。要全身心地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只有以诚相待,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赢得学生感情共鸣,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挖掘教材,增强生命意识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内在的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从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许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生动范例浸润着丰富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尊重生命伦理的教育的契机。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翻开每一本语文课本,教材中几乎都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素材。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它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深入学生心灵,特别是对于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是更加亲切可感的。如《生命 生命》、《海伦·凯勒》、《羚羊飞渡》等一篇篇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没有哪一篇文章不可以成为渗透生命教育的载体。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直接进行呼唤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

三、赏读文章,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小品、散文,可以借此赏读,体悟人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当学生们读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那样奇美,《黄山奇石》的黄山是那样动人心魄,老舍的《猫》是那样令人怜爱……他们会拥有多么美丽的心灵体验!教师还要引领学生通过对纸上文字的品读想象,也是很有教益的。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去感受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帮助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从而让更多的年轻羚羊获得了新生。老羚羊的这一举动,学生在朗读中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感受到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又如学《海伦·凯勒》一课,当学生读到“不幸的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时,教师让孩子们放下课本,紧闭双眼,紧捂双耳,体验小海伦的处境。不过两三分钟,孩子们就睁开眼放开手,大呼“受不了”“太痛苦了”“憋死了”“不习惯”。这时教师让学生再读这一段话,孩子们沉默了:一辈子处在无边的黑暗与沉寂中,多么让人绝望啊!课后推荐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海伦·凯勒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布置的小作文是“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我将这样度过……”这是一次从读到写的体验,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拥有健康的器官和生命多一些珍惜的感觉吧!这样,使学生更加体验到生命的可贵。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与背诵美文名篇,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过美好的生活,都能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正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习作教学,努力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中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例如几位同学在考试失利后,灰心丧气,教者不仅要安慰他们,还要找他们个别谈心。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作文,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又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5·12大地震短片”,让学生感受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让孩子的心受到震撼,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让学生懂得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教师再借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观后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羚羊海伦生命
小羚羊的疑问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两只猎豹
猎豹与羚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