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9-01-14黄祺峰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图书笔者班级

黄祺峰

(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江西 新余 338000)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基础,往往更加注重传授具体的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收相关的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新型技术人才,在认知领域、技术领域以及情感领域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学生今后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和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索意识,创造机会让学生接收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语文知识,满足学生对语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验语文学习的欢乐与幸福。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语句并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阅读的两大主要目标,“在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环境与实际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具体的语句”,这是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读懂课文的想要表达的意思,提升对语句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

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科学选择阅读素材是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如何学习,该学习什么以及应该达到何种学习程度,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采用激发阅读兴趣、诱导问题情境、创设课堂环境等具体的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然后进行自发的学习和探索。

三、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学习小组,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水平,把所有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讲解完课程内容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感兴趣的题材,设定讨论的话题,并规定讨论的时间,提升学生讨论的质量和效率。讨论结束后,每组中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就发言的细节进行点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发言中的优势和不足,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3]。如在《海底世界》这一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依照4~6人为单位划分全班学生为多个学习小组,并提出问题,即利用简单的语言对海底动物进行描述,之后可以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讲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生可以明确动物的名称、动物的特点,更为了解海底景色,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整合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升其阅读水平。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在自愿和自主的原则和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优质读物拿到班级中,构成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获取更多的图书资源,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以文章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定期组织图书分享交流会,让学生自发的分享读书的体会和感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选择出学生优质的读后感在班级内进行展示。班级图书角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从而不断生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如笔者就在教学班级领导学生共同创设了班级图书读书角,鼓励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对读书角进行有效布置,依照书目种类对读物进行有效摆放,与此同时,笔者依照班级分组安排了四名“读书角管理员”,需要对图书角的有序性、整洁性进行管理,对本组学生阅读学习予以负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主阅读的活动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对班级的自主阅读教学进行高质量的调控,规定具体的任务,采用高效的方式进行干预,以保证自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四)发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功能

新课程中的教学思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的接收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通过有效的调度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接受知识。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4]。如在课外读物推荐中,笔者就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介绍喜欢的理由,经过学生介绍,笔者发现《总有一天会长大》、《柳林风声》等读物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如在课堂阅读教学工作中,笔者就在提出问题后,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发言,以《落花生》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就提出我们是否需要外表美的问题,考量到学生的激烈讨论,笔者还组织了一场辩论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并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自身的阅读理解。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不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欢

图书笔者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老师,别走……
图书推荐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里有个图书角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