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基于河南区域文化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

2019-01-14赵冬琬

魅力中国 2019年39期
关键词:河南动漫动画

赵冬琬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16年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河南要打造“三个高地”,“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是河南着力打造的“三个高地”之一。这意味着,河南不仅要成为经济大省,也要成为具有文化软实力的大省。加快文化高地建设,不仅是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使中原更加辉煌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既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区域文化开发优劣势分析

河南拥有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优势。首先,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从夏商周到汉唐北宋,河南一直是中国的文化高地。从政治文化、圣贤文化、农耕文化、英雄文化、科技文化、医药文化,到汉字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无不彰显出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由于河南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才被誉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其次,河南拥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孕育出了影响中国的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及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等,都为打造“精神道德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目前河南省区域文化开发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开发实景中保护不到位、人造景观及开发同质化严重;在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内容上,存在有机械照搬、囫囵吞枣的现象;而在文化传播方式、形式方面,也仍然存在着单一化、平面化的问题。

随着科学及社会经济发展,本土文化确实存在与现实生活需求脱节的情况,但文化建设不光是具象的呈现,还应该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感受。尤其是在历史更迭、传承教育中,优秀的本土区域文化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而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教育的一个板块,必须使其在文化建设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动画产业特别是区域动画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河南省动画产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过程。除了广东、浙江、江苏等动漫产业布局的长期稳定,以及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一线城市外,河南的动漫产业,像大多数内陆省份一样,在过去十年中也经历过政策推动下的繁荣发展,市场疑虑中的挫折,以及当前跨媒体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探索和调整。

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进入下行期,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均大幅萎缩,河南也是如此。以郑州为例,郑州动漫企业的数量从2014年的98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家。经历了良币淘汰劣币的市场末位淘汰制之后,河南动画现在已经进入了遇冷后的过渡阶段。企业数量减少的最直接影响是动画片的制作量极低。在过去的三年里,动画片的完成率越来越低,近一半的项目在规划期间没有完成,或者被无限期搁置。反映出了区域动画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集聚区,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调整发展方向,但原创能力的薄弱仍然是一种慢性病,从2015年起,我省再没有一部作品被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推荐为优秀国产动画。并且为数不多的出品动画极难登录上星频道等优势播放平台,网络影响力和传播力也相当有限,这也反映了河南动画作品创意内核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这个震荡期里,大部分动漫企业资本仰赖主体开始由政府向企业转变,通过与国内外资本合作,寻找利益突破口。动漫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大、资本回收周期长,因此,要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生存,保证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投融资环境。尽管与政府合作推广旅游、文化的项目目前还有存在,但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大多数动漫企业在探索行业外投融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与企业合作,重点关注双方的品牌形象和推广计划,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和压力。

三、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策略

无论是企业的数量、动画片的制作产能、还是作品的传播程度和口碑,各种数据和现象似乎都表明河南动漫产业正在逐步进入下行趋势,其实质是政府政策和媒介环境变化压力下,区域动画产业结构被动调整的结果。鉴于河南动漫产业缺乏创意,对网络文化运作模式认识不清等问题,河南动漫产业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及“文化高地”建设机遇,主动开拓市场,为河南动漫发展开创新局面,是产业相关个人与机构共同探讨的问题。

首先,拓展企业格局,明确盈利模式和树立品牌。

过去,由于补贴政策对电视媒体的重视,使得经由电视渠道播放的低幼动画成为了动漫企业的普遍选择,大多数公司还开发了以动画作品为基础的后续衍生产品,主要是书籍、文具和日用品等,主要用于儿童消费市场,如小学和学龄前儿童娱乐产品。这些项目的最终结果大多是黯淡的。没有传播度广、高质量作品的支撑,全产业链的发展开发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对低幼动画的关注使企业无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网络文化和互联网动画项目的运营模式不熟悉,使得失去补贴的动画企业很难进入当下的文化和媒介语境中并有所作为。

其次,拓展对河南区域文化的认识维度。

为了强调区域文化的表达,河南出现了许多动画作品,甚至在片名中,都直接反映了黄帝、太极、伏羲、山海经等词汇。结果表明,市场接受度和发行度都不理想,对区域文化不感兴趣的观众将直接忽视这些动画作品。尤其是对于低幼群体的传播而言,标题所提供的信息不太可能出现在儿童甚至一些家长的认知领域,这会引起强烈的陌生感和隔阂感。因此,在区域文化的开发和应用中,我们不应刻意强调某一时代、某一区域或某一文化范畴,而应将这些文化上的创新和反思体现在人物的形态和魅力、故事结构和核心价值上,并与观众的需求和兴趣相结合。如何将相对具体、清晰的区域文化元素提升到更宏观的视角,再以更微观、琐碎的人物造型、道具、场景、故事结构作为切入点予以表达,河南动画公司不仅需要勇气去挑战,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试错和积累期。

最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培养本土动漫人才。

作为一个以创意为主的产业,动漫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键就是人才,原创内容不足,制作能力有待升级,营销团队缺失都制约着河南动漫产业的进步。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应肩负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而企业也应配合接收实践任务,政府利好政策倾斜,在“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中,政府机构、产品用户、动漫产业、动漫专业教育及动漫市场、技术、价值链的研究,这些产业链环节的完整度决定了河南动漫产业能否机制最优的良态发展。在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今天,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价值链中最内核的一环,只有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才能够有效促进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培育原创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河南本土文化的学习,增强对于河南本土文化的了解;同时要扩大对于动漫编剧队伍的培养,提高编剧人才的文学底蕴,让编剧人才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河南本土文化,并且积极的将本土文化在动漫作品中进行运用;加大动漫产业的资金投入,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引入国外的先进动漫制作设备,更新专业理论与技术教育结构,提高整个动漫产业制作的水平。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保证动漫人才既能够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又能够掌握现代化的动画制作技术。

结语

2019年国产动画市场又迎来了一部里程碑式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作者发稿日,票房成绩已破40亿大关,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三。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到《哪吒》,中国动画电影无论是中国传统神话题材的创新发展、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制作水准,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应用和改编的成功案例。在当代跨媒介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需要时尚化,在保有内核精神的前提下解构与重造或许比复述和再演绎要更加符合当前市场的受众认可。河南区域文化需要传承和传播,河南动漫产业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自身发展格局。二者的结合必然会为河南带来新的文化发展突破口,但空有热情和情怀是不够的,通过分析与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横向比较其他省市的成功案例,河南文化市场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发展。

猜你喜欢

河南动漫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