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环境下农村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初探

2019-01-13张锦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班化农村学校智慧校园

张锦华

[摘 要]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智慧校园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讲,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文中主要就智慧校园环境下农村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慧校园;农村学校;小班化;初中语文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基于时代的新要求,及时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智慧校园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小班化教学则是已经被证实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途径。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将智慧校园、小班化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一、智慧校园环境的特征

智慧校园的概念最早是在2010年提出的,其核心为建构丰富多彩和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校园文化。在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智慧校园的应用则是需要以物联网作为寄托,建构一个学习一体化的应用服务体系。在该体系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会受到空間和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同时在智慧校园的开放式理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合理应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更为完善的阅读教学平台,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二、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现状

小班化教学是指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都很少,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实施因材施教的空间最大,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长期的发展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到城市务工,其子女也跟随到城市中学就读,我国农村学校的生源明显减少,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农村中学为了维持住教师的数量开始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智慧校园环境下农村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1.搭建智能应用系统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开展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首先必须搭建一个用于师生沟通的智能应用系统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础。农村初中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应用系统平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合理应用,有效推动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使用智能化系统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师和学生沟通中存在的时空上的限制,实现全时空的沟通。

2.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推动学生主体参与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模式必须基于智慧校园的需求,课堂教学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移。通过教学云平台服务,以学生学习终端为载体,在课堂中通过多屏互动、即时测评、资源共享,实现教学全流程的即时反馈与学情数据采集分析,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可通过终端设备实现与教师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障碍沟通,及时提出问题,并获得教师一对一的解答,性格内向、平时不爱提问的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学习机会,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都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窃读记》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读书,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的是什么书呢?”“‘窃在这里有特别的意思吗?”……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过程。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推送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智慧平台让学生展示课前自学成果,围绕新课并运用PPT、互动投屏等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并重点听取在预习中理解得不透的知识,如“前后两次窃读有什么不同?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文末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等,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讨论作者窃读过程中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教师利用智慧平台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

3.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

在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利用智慧课堂推行分层教学模式,让所有学生分层提高。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互动投屏、智慧录播、集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智能高效教学的智慧课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智慧教室,针对不同小组内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练习,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所有学生准确的学习数据报告,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和重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一个新知识的引进,对A、B层学生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对C层学生来说要多次重复。在分层教学中巧妙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有效施教。例如,在部编版《曹刿论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料,通过电脑、PAD、手机等录制工具,将知识点、重难点等内容的讲解电子化,形成短小,但内容完整的微课,通过智慧平台下发学习探究任务和成果要求以及随堂测验题目,推送到每个学生终端上。C层学生要求读懂(翻译)文章,概述课文内容;B层学生要求掌握一些重要实词,并分析“三鼓”“三可三不可”中,前两个“未可”的原因。A层学生要求分析最后一个“未可”后,曹刿为何要“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语句的理解来探讨本次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实际探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学生完成测试后进行分层诊断服务,让学生得到实时反馈。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将智慧校园、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的优点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采取多元互动策略

在智慧校园环境下,采用小组合作、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往往可以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少,因此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可操作性更大。利用智慧教室平台,让学生与教科书或者信息资料之间形成互动;依据知识构建的需要,在智慧教室中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有相同學习需求和兴趣的学生主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就某个问题开展深入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实现生生互动。在智慧教室的平台下,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小组的动态,也可以在课堂中走近学生,从而更高效地控制课堂,实现师生互动。

在部编版《雨的四季》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总结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者刘湛秋的信息;收集描写雨的文章、诗句;寻找适合文本内容的背景音乐以及名师朗诵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多角度、多形式的互动。然后通过智慧平台布置教学任务:其一,走近“雨”,欣赏雨的美丽;其二,品读“雨”,感受雨的美丽;其三,回味“雨”,留住雨的美丽,感受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各小组充分运用各种资料进行互动交流,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智慧教室互动投屏的方式,将小组讨论的结果绘制在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认识到春天的雨娇媚、柔嫩,夏天的雨热烈、奔放,秋天的雨沉静、深情,冬天的雨清冷、平静。教师也可以通过智慧平台的反馈全方位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师生间可以实现课前、课后随时随地问答、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良性互动、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与小班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促进农村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智慧校园以“智慧”为核心,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教室软硬件高度集成,将录播和分层、互动教学等课堂元素有机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使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搭建的智能应用系统实行小班化分层互动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让教学更加深入。实现老师、同学之间的资源共享,丰富教育资源内容,切实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温娟.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J].山东青年,2019,05(1):71-72.

[2]王玉平.谈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03(3):91-92.

[3]罗晓晖.农村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设计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8,01(11):73-75.

【本文系福建教育学院2017年基础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JYYB-2017161。】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小班化农村学校智慧校园
小班化的“化”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