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下师生共进“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9-01-13王斯海

科技风 2019年36期
关键词:科技服务成果导向体系构建

摘 要: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时存在定位不准、管理不精等问题,本文从推进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工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成果导向下师生共进“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体系构建模式,包括高水平科技服务团队组建、师生共进科技与社会服务模式、成果导向下专业化、成果化、市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科技服务考核和激励机制等,为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服务;体系构建;成果导向;立地式;师生共进

1 概述

科技服务是指运用最新科技知识、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以及实践经验、专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企业及人员提供智力支持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产业人才集中,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新性、应用性、高附加值,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加快高校社会服务产业对国家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巨大,而科技服务则是两者联系的重要方式。高校积极开展社会科技服务,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是时代给予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本身的社会责任。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服务时,学校、专业教师、企业三者缺一不可。对于学校而言,积极发挥中坚作用,协调联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企业各自专长,有利于学校科技服务能力的提高,并对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学校在政策上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专业教师的科技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强化产学研合作,畅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主动开拓企业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提高政府部门重视程度。

2 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必要性

我校顺利完成全国示范性院校建设后,目前已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在此类建设评比中,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水平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学校日益重视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工作,积极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但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目前仍存在两大误区,需要正确的定位和引导。一为学术化误区,传统科研方法提倡从基础理论研究着手,系统、详细的完成某项科技领域的研究,但成果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差;二为科研管理模式误区,高职院校未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科研管理制度,而是照搬本科院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以论文、专著、科技项目、纵向经费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两大误区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陷入迷茫与困境中。

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联系。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与本科院校实行错位发展,形成注重应用性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这种“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形式。本课题以二级学院科技服务工作为试点,以科技成果为导向,构建师生共进“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体系,将有力助推南通地区建筑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并培养出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科技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形成校企双赢。

3 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存在问题

(1)“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意识不足。高职院校教师一般都承担较多的课程任务,习惯于学校课堂教学,很少深入社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时间一久,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更加无法开展科技与社会服务。(2)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不高。目前建工学院教师以新毕业的年轻老师为主,缺乏企业经历,生产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较弱,缺少实际工程项目的锻炼,科技服务能力较差。和企业合作的科技研发项目少,难以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需求。(3)学生学习脱离实践,创新创业及企业实践能力不足,成果少。建工学院学生大一大二远在海门校区,专业实践主要依靠现有的实训室条件,校区周边缺少专业相关的实践企业,专业方面的科技创新思维及企业实践能力培养较薄弱。(4)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缺乏有效激励措施。高职院校更侧重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课程任务及教学要求较高,而对于教师参加科技与社会服务持不反对不鼓励态度,担心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服务工作主要靠自我要求,学校缺乏对应有效的激励措施。

4 师生共进“立地式”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1)建立高水平科技服务团队,为“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提供人才保障。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是完成“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基础,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服务能力较低的现状,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其科研能力:①根据教师研究领域及授课课程,针对性实施下企业实践制度,细化执行细则,考核实践成果及教学改革内容。②加强技术研发骨干教师培养,采用人才引进、内部重点培养等办法,有计划选拔培养研发骨干,给予其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提升科技服务能力;③分专业分领域建立专项科技服务团队,积极分析研究企业技术革新及新技术发展现状,探索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方向和着眼点。(2)探索师生共进科技与社会服务模式,实现“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校企共赢。成立师生工作室或专业性公司,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实训条件,引导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共同为企业完成科技服务,既能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企业难题,又能在科技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校企共赢。(3)借助“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实践项目,以成果为导向,开展专业化、成果化、市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搭载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提升专业化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梳理编制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形成知识产权及实体,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市场转化。(4)完善科技服务考核和激励机制,为“立地式”科技与社会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利用政策导向激励教师参与科技与企业服务,对科技服务业绩好、效果显著的项目进行宣传及奖励,建立合理的科技服务经济效益分配制度,有效调动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

5 结语

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科技服务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服务可推进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的结合,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科技服务中应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努力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开拓企业市场,吸引社会、政府的兴趣,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职责,为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應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万浩川.基于“校、政、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5):21-24.

[2]徐乐.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6):132.

[3]陈家武.提高高校科技力量服务社会能力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07):31-32.

基金项目: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B108);2018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高职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新模式的构建研究》(18FYHLX064);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教研课题(LQZZW2018218);本论文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简介:王斯海(1985-),男,汉族,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工程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服务成果导向体系构建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新兴服务模式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