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筝协奏曲的演奏方法及发展态势

2019-01-13宋蒙

魅力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协奏曲调性古筝

宋蒙

(安阳市崔派艺术研究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古筝,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又称为“秦筝”。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最为著名的有筝河南、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五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它的音色浑厚明亮,音韵优美华丽,既能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情感。

古筝曲以五声调式为常见,而发展至今,大多数现代古筝音乐作品中都结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和手法,不仅大大丰富了古筝音乐的内容,也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不仅在作曲上越来越现代化,表演形式上也愈加丰富,现如今,古筝作品不仅包括独奏曲,还包括了重奏曲、合奏曲、协奏曲等。

协奏曲,是产生于巴洛克时期完善于古典时期的音乐体裁,通常是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出的大型器乐套曲。当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将“协奏曲”这种西方音乐体裁用于民族器乐的创作中。古筝协奏曲,顾名思义,即是古筝与乐队协同演出的曲目作品。

古筝协奏曲是近年来较为新的一个概念。筝是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一直以其清丽高雅的音色,雄浑大气的表现手法著称于乐坛。而协奏曲产生于西方,两者看起来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近些年来,一些作曲家开始将两者有意结合,才产生了“古筝协奏曲”这个新事物。在乐曲的表现上更加新颖,使乐曲的表达更加贴近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第一部古筝协奏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2O世纪9O年代初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它分为古筝与钢琴、古筝与交响乐队两个版本,这首乐曲开启了古筝协奏曲演奏蓬勃的发展之路,这种形式的作品受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喜爱。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之后,又有《西楚霸王》、《汩罗江上》、《云岭音画》、《云裳诉》、《孔雀东南飞》、《望秦川》、《枫桥夜泊》等大型协奏曲不断产生与更新,它们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推广。其中《汩罗江上》是李焕之先生为古筝与交响乐队而作;《孔雀东南飞》是何占豪先生为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也有古筝二重奏的版本)。这些作品较过去传统的独奏曲而言,指法技巧更难、速度变化快、旋律起伏大、表现力更加丰富、演出效果好。这种新兴的演奏形式使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加多元化发展,演奏形式的不断创新,给了作曲家大大的发挥空间,也对古筝音乐工作者扩展了发展方向,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演奏及表演要求。

古筝演奏是一门对技法要求很高的表演艺术。弹奏筝曲必须靠扎实过硬的技法来支撑,必须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训练,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筝曲。特别是一些现代筝曲对技法的要求非常高。这首乐曲属于一首现代古筝曲,它不仅要求演奏者要有较高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与钢琴的配合要融洽。与传统曲目一样,在学习前一定要对曲目的背景及相关资料有深刻的认识,在了解创作背景及重点后,才能准确并充分地发挥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见解,以完成更好的二度创作,展现出自己的风格。现代筝曲在学习前首先要对调式调性有所研究,它不像一般的传统曲目有明确的调式调性,现代的一些筝曲,比如古筝协奏曲,作曲家为了把情绪、感情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在调性上会有比较复杂的变化,这时不仅要参考民族五声调式,在大小调的学习与掌握上也要注重,不仅准确地判断出整首乐曲的调式调性,在乐曲进行中的调性变化也要分析,只有在准确的分析作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这首乐曲在演奏技巧上,快板部分对熟练程度与强弱分明、主旋律要突出,手指要有爆发力,快速指序、轮抹的技巧要掌握熟练,在不错音、没有杂音的基础上把主旋律突出一些,强弱更明显一些。相比之下,我认为慢板的演奏更难一些,越是要表现安静的情绪,越是难以把握好每个音的饱满度与力度。在忧伤的慢板部分,由弱音起,旋律流畅地推进情绪的发展,此时就要掌握好大指与食指的力度运用,手臂与手腕处于放松状态,气息要配合着把每一句音乐都使之充实,音色要明亮清透,旋律紧凑连接,犹如面前流过一幅幅山水画。慢板的音乐感觉要保持在柔美、流畅、轻盈的基础上表现出此起披伏、若隐若现的情感状态。古筝音乐的创新必然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这就给了演奏者更广阔的二度创作空间,演奏者在对乐曲背景细致分析之后,能够更多地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来展现作品,演奏者要对乐曲的调式调性和曲式分析能力有更准确的掌握,也提高了演奏者的音乐意识与表现力,在练习与协作时一定要戒骄戒躁,平心静气地去配合,对作品反复思考揣摩,多合作,多探究,以得出最好的配合方法与更深度的演奏心得,来把乐曲更准确的展现出来。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与创造,音乐亦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在不断的努力开辟更广阔的音乐道路,古筝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正是源于音乐家一直以来坚持摸索与创新,使之成为中外闻名的乐器,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有着顽强生命与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古筝艺术已迈进崭新的时代。

纵观近半个世纪的古筝艺术发展历史,无论从乐曲创作到演奏技巧,都有着飞快的发展。在具备了一定的演奏基础之后,势必会摆脱技术障碍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古筝协奏曲这种新兴的演奏方式的出现是古筝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筝有着中国古典的韵味,它展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筝乐的欣赏者已不仅仅只有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筝,喜欢中国民族音乐,许多国外作曲家不会运用中国的作曲方式,或者想要表现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这就使古筝乐曲的发展越来越广阔,作曲家不断地融入新生命于筝乐,它的演奏形式就不仅限于独奏了。古筝音乐作品从观念到表现形式、方法以及创作的风格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突破,创作者立足于新角度以更宽更广的视野去审视筝乐创作,运用全新的音乐语言、创作思维去彰显个性,这就使筝乐作品越来越丰富起来。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的一些古筝协奏曲越来越受大家接受与喜爱,作曲家将会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会有更多的古筝工作者展示出现代古筝的魅力。

猜你喜欢

协奏曲调性古筝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谈“调性”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海浪协奏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