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19-01-13张维

魅力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习惯小学生阅读教学

张维

(柞水县营盘镇九年制学校,陕西 商洛 71140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望本文能对其他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低年级小学生刚刚踏入小学的门槛,处于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开始的,而这一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勤奋读书、充实自己的好时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开始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锻炼孩子大脑发育、启发孩子智力思维。

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对识字写字、写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低年级小学生的读物内容几乎都是拼音和文字相结合的,在阅读的同时他们可以通过拼读拼音来学习生字,如果同一个生字在读物中多次出现,学生可能就会对这个字的有深刻的印象,这样可以逐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有助于他们在识字写字中的学习。多读书可以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和写作经验,而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热情。教师可以在“晨诵”和“午读”时间,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诗歌和短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小学生正处于较为特殊的年龄阶段,无法持续性地关注同一事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布置有趣的阅读任务,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例如,在进行《小壁虎借尾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进行视频教学,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壁虎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童话色彩。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形成对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或其他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对阅读充满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描写人文景观类课文时,教师可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进行播放。形象生动的画面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体验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随后,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阅读竞赛活动。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养成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 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话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和自我评价的习惯等等。遇到写景物的课文,要想想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遇到写事的记叙文,要想想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遇到写人的记叙文,要想想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姿态和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

(三)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对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进行了整理,内容涉及天气预报、娱乐体育、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环境保护、医疗救助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订阅、购买、网上搜索,或者统一印制阅读作业等途径,保证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素材,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学会了正确阅读、认真完成笔记,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三、总结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看教师是否引导得当,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习惯小学生阅读教学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