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问题的特征及获得策略

2019-01-13刘君兰

魅力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岩石科学

刘君兰

(重庆市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小学校,重庆 401147)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其提出问题是五花八门,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进行探究。鉴于此,笔者梳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类型,分析了探究性问题的特征,对引导学生获得探究性问题的策略发表了一些拙见,以期对科学界同仁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提出问题的类型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不够成熟,大多处于具体形象运算阶段,心智各不相同,他们富有想象和创造,对事物充满幻想和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

(一)表现好奇心和兴趣的问题

儿童有时的提问并不是为了获得答案,仅仅是为了表示好奇心和兴趣而已,如“为什么岩石有不同的颜色”和“岩石是怎么有了颜色”,其实是同样的意思,词汇的选择很随意,我们不必追究。“岩石的形状是怎样形成的”,等于在说看看各种不同形状的岩石,或是“我发现岩石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二)想获取信息的问题

大多孩子的问题是属于这一类。例如“这快石头在哪里找到的?”这类问题的回答是直接明了的,老师可以直接告知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获得,这些问题结果是科学事实,从根本上说就是已证实的客观知识。

(三)具有复杂性和哲学性的问题

这类问题常常使老师很为难,因为这类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复杂,或者与事实无关,或者老师也难以解释,或者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能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为什么太阳要从东边升起来?”“为什么这个矿物命名为硫黄”等。

(四)可以探究的问题

其实第三类中的有些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这类问题,一旦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兴趣,自主探究就产生了。比如“那一块石头最硬”,学生就会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硬度,比如用小刀划,相互撞击或刻画后,观察是否有痕迹等。

二、探究性问题的特征

从提出问题的类型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探究的。因此,作为教师,弄清其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探究性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必须是真问题

所谓真问题就是对于研究者即学生来说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学生会为之困惑,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兴趣或想获得信息而提出,而是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去检验和证明的问题。

(二)必须是科学问题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有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三)必须是可以调查研究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讲,调查研究的过程可能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不是为了获得类似“是或不是”、“可以或不可以”这样肤浅的答案。

三、获得探究性问题的策略

从科学探究包含的基本要素可知,问题不仅是探究的核心,也是探究进行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使孩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一)尊重不同类型提问,趋向探究性问题

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理解、尊重、爱护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如果学生仅仅是出于好奇与兴趣的问题,就让学生保持这样的激情,给予鼓励,比如前面提到的岩石,教师应该表现和儿童同样的兴趣,“是啊,岩石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全班一起来看看;需要知道科学事实的问题就明确告诉孩子客观事实;富有哲理或复杂的问题,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积极思考的主动性,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建议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把问题留着以后研究。

(二)发散性思维训练,寻找探究性问题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活跃性各异,对所观察的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不同的问题,从所提问题中去寻找那些是可探究的。比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学生看到许多不同的岩石,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不同颜色的岩石?这是什么岩石呀?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岩石可以怎样分类?等等。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其从中寻找探究型问题。

(三)比较和评价所提问题,发现探究性问题

利用头脑风暴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让所有人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独立发表见解。对所有问题进行复述,综合分析与比较,看那些是适合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光》这一单元,始业课时,可以问问学生,关于光,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想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有光就可以产生影子吗;光与热有什么关系等。让学生比较这些问题,你认为那些是可以进行探究的,那些是可以直接获得信息的?

(四)适当启发学生,提炼出探究性问题

教师要循循善诱,适当的指点、启发,把可能进行探究的问题转化成可探究的问题,肤浅的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启而可发”,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比如流传广泛的牛顿的故事中“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的问题。这一类问题通常是“源于好奇与无知,或某种疑虑与求知欲而提出的问题( 也称无知问题)”,[2]要想使其进行探究,就应该使这个问题指向力、运动等背景知识,并联系起来比较,从而转化成诸如“苹果本是静止在树上,什么力让其下落?为什么苹果不向上运动,也不向左或右运动,是不是有一个指向地面的力?”等。于是探究就开始了,学生开始研究力、运动学的相关问题。

探究性问题的获得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兴趣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获得探究性问题。

猜你喜欢

探究性岩石科学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点击科学
海藻与岩石之间
科学大爆炸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