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9-01-13刘翠粉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长女长子学具

刘翠粉

(衡水市前进小学,河北 衡水 053000)

作为我们基础教育更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课堂情境启发学生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都从好奇开始。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课堂上要引导启发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不同圆柱体容器内。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个小组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时什么缘故呢?学生们纷纷议论。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等底等高”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设主动探索平台引发学生创新

一般说来探索是过程,发现是一种乐趣,创新实现价值观。“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的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侧面的一半乘底面的半径得出。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出示一组实物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动手量一量:1.用铁丝围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引导:这根铁丝的长度实际上就是你围成图形的什么?)(周长)2.同桌互指,感知周长;交流已经学过的图形周长公式。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从而感知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我就顺势的说:那么圆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学生有说A.滚动法。(在尺上、在地上……)B.绕绳法。(用绳子、用纸条……)C.拉伸法。(对于可拉伸的圆)学生说出了好几种测量方法。这样同学们不只在操作中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而且还想出了很多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创设纵横沟通机制,激发学生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的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

如:据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长子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问农夫总共留下多少头牛?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展开充分交流合作,引导思考和解答这道题,如果先假设一些情况(例如假设共有20头牛、共有30头牛),然后再对它们逐一验证和排除自然是可以的。但这样不免有些繁琐,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较笨的方法。

解这道题最好是倒过来想,倒过来算:

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

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

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

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

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思路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而且也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及时激励成功培养创设创新

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我事先给每个小组准备带2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的学具、1升的啤酒杯和一个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人人开动脑筋、想办法,紧张地忙碌着。反馈、交流时,各个小组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成果。有的说,将注满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学具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有的说,把1立方分米的学具盛满水,然后倒回200毫升的烧杯中,发现正好倒了五次,得到1升=1000毫升……最后,还有个学生说:“我知道,由于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还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我推断1毫升=1立方厘米。”学生的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多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他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思维是创新的捷径,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不断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作为一位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长女长子学具
片汤
从姚木兰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想象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中国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分析
基于变步长子空间追踪的DCT域非均匀采样图像重构
英国《每日邮报》家中长女最易成功
“长子”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