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瓷随笔

2019-01-12钱国宏

养生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翠色越窑釉色

钱国宏

在历朝历代的所有瓷器中,我最迷恋的是青瓷,这些年收藏最多的瓷器也是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的特点,“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的瓷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的瓷色,常常让我沉醉其中,忘却晨昏!

青瓷是我国的国瓷,其名源于制作过程: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成瓷呈各种青色,故称“青瓷”。古代典籍中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器,均指青瓷;唐代的越窑,宋代的官窑、汝窑、龙泉窑、嵊州窑等,也都属于青瓷这一范畴。

青瓷素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的美誉!唐人有诗赞之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日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青瓷有南北之分,两地青瓷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南方的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可谓“类冰似玉”;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不管是哪种青瓷,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瓷藏者的痴迷!“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清《景德镇陶录》)。青瓷之美,不单单是外形美观,更美在其每一件(套)青瓷的“意境”。它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诠释,亦即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青瓷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在我所收藏的青瓷中,盒类中的粉盒尤为让我倾心。我收藏的五套粉盒均是北宋时期越窑的制品,它们之所以“鹤立鸡群”,主要在于它们的纹饰,有凤凰纹、牡丹纹、双蝶纹、鹦鹉纹、菊花纹等,尤以鹦鹉纹为珍贵。制作工艺采用刻划结合,模印和印刻结合的手法进行美化,使整个瓷器底蕴丰厚,线条坚挺,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极具动感和美感!真可谓:“花分六出尽经围,古色穆然火色微!”

我还收藏了一件上林湖生产的大洗。洗虽然是青瓷中的小件,却也“小有姿色”。这件洗口径18厘米,高4.5厘米,四周刻荷叶纹,内衬荷花,釉色青翠,冉冉如生,大有“一阵和风尤叶翻,丹霞翠羽缀晴川;开合舒卷随天意,真美原来是自然”的花中君子风范。其做工之精美,韵味之雅致,令人爱不释手,引以为珍。

3年前,在一次拍卖会上,我拍到了一件青瓷莲花尊,尊高59厘米,口径13.1厘米,长颈、平唇、喇叭口、椭圆腹、高圈足底,全器饰青釉,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晶润,雕饰莲花瓣、弦纹、粗绳纹、宝相花纹,采用刻线、模印、堆塑等装饰手法,高雅,大气,华丽,精美,是古代佛教文化与陶瓷文化完美融合的实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多年来,我通过“以藏养藏”“以藏易藏”的方式,收藏了近百件(套)青瓷,其中不乏“花口牡丹纹盘”“花口双蝶纹盘”“鹦鹉纹盘”“龟荷纹盘”“丁字款盘”“鸡头执壶”“倒挂青瓜执壶”“火石红”等青瓷中的精品。如今,这些青瓷静静地存放于我的藏品室——“春秋轩”中,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人事的更迭,世情的嬗变,艺术的精湛;也娓娓地讲述着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璀璨辉煌乃一脉承相、渊远流长。闲暇时,徜徉于我的“春秋轩”中,以或冷峻或温和或亲昵或敬佩的目光,欣赏一件件青瓷,仿佛看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刀兵交锋;把玩一件件青瓷,仿佛听到了“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的鼎食钟鸣;抚摸一件件青瓷,仿佛瞥见了“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举案齐眉;聆听一件件青瓷,仿佛听到了华夏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爆响的回声!

猜你喜欢

翠色越窑釉色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如意
越窑青釉直颈瓶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白马跑过翠色的草原(外一章)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