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微主题活动的生成与推进
——以“遇见木偶戏”为例

2019-01-12陈星宇

好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木偶戏木偶研讨

文 陈星宇

一、捕捉兴趣点,开启微主题之旅

微主题是以幼儿为原点生成的,而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微主题活动,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主动学习中积极探索,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某日上午,幼儿来到操场看木偶剧。《说谎的孩子》《胡萝卜回来了》等一个个童话故事被生动地演绎出来,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吸引了幼儿们的目光,他们对木偶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是木偶戏?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幼儿们的问题接踵而至。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与木偶戏的奇妙邂逅开始了。

二、把握关键点,推进微主题发展

(一)基于问题研讨,引发微主题内容

面对突然生成的资源,基于幼儿问题的“关键点”,老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需求,与幼儿一起研讨,初步做好微主题的预设和规划。为了生成属于幼儿自己的微课程,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一个个好想法随着幼儿们的笔触形象地落在了纸上。在一次次基于问题的研讨中,我和幼儿预设了涵盖五大领域的“木偶”微课程。在“遇见木偶戏”活动后续的推进中,我们增加了幼儿们自己提出的“木偶剧场”“制作小木偶”等流程,形成了最初的微主题脉络图,幼儿们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程。

(二)基于幼儿需要,推动微主题发展

在微主题开展的过程中,面对幼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解答,而是针对幼儿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引导幼儿自己探索答案。于是,我们有了调查墙,幼儿们将在微主题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贴在了调查墙上。课余时间,幼儿们总是三五成群地围在调查墙前,沉浸在木偶知识的海洋里。

调查墙设置了一段时间后,幼儿们发现,有些问题重复了,而且墙上的画越来越多,看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我没有立刻干预幼儿,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经过热烈讨论,幼儿们最终决定制作一本问题解答集,将相同的问题贴在一起,于是《木偶大百科》诞生了。

三、找准突破点,促进微主题飞跃

(一)幼儿激情燃起,教师适时引导

随着幼儿们对木偶戏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萌发出要演木偶戏的想法。可是,班级里的木偶不能满足幼儿们表演木偶戏的需求。有的幼儿会用画在纸上的角色代替缺少的小木偶,有些干脆空手或者用别的替代品假装小木偶。尽管幼儿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木偶剧场还是渐渐“冷”了下来。于是,我组织幼儿们讨论,如何解决木偶戏道具短缺的问题。这时,我们班比较“潮”的小叶突然来了一句:“我们可以众筹,可以带家里有的材料,自己做啊!”“众筹”这个想法得到全员赞同。于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幼儿们顺利制作出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木偶。我们给每个小木偶制作并粘贴了专属名片。“木偶宝库”在幼儿们的努力下建成了。

(二)再现“木偶戏”,助微主题飞跃

道具问题解决了,可观众却寥寥无几,小演员们演着演着就会冷场。我组织幼儿们讨论原因,幼儿们有的说不知道怎么表演,有的说和同伴配合不好……为了让幼儿坚持对木偶戏的那份初心,我建议幼儿们第一步将表演的内容向熟悉的领域拓展,将儿歌、歌曲、谈话、小故事等环节全部引入木偶表演,并做出节目单供大家选择。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丰富了表演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幼儿更多发挥的空间,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幼儿前来观看。

表演中,幼儿们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说台词。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他们也越来越愿意尽情地展示自己了。“遇见木偶戏”微主题活动在幼儿们的创意中有了质的飞跃。

在“遇见木偶戏”这一微主题活动的生成、推进过程中,我和幼儿们一路走来,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见证了幼儿们的成长历程。

猜你喜欢

木偶戏木偶研讨
传统戏剧——木偶戏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木偶戏
木偶戏
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的眼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