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2019-01-11高妮雅李嘉张天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丧偶人格特质

高妮雅 李嘉 张天玉

[摘           要]  为探究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对432名大学新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人格特质的精神质、神经质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中的交往主动性在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差异;交往开放性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父母婚姻状态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在大学新生的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关    键   词]  人格特质;人际交往;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08-02

一、引言

艾森克认为:“人格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人格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Rrinkerhoff[1-2]等研究认为,高校新生的心理适应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和生活,许多大学生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上出现障碍,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3]。在大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80%以上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问题有关[4-5]。目前研究者已经比较一致地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個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6]。

大量研究表明人格特点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7],人格特质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8],且不同人格特质个体的社会支持数量、质量和对支持的感受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9]。孔伟指出主观支持间接影响人际交往困扰[10],因此考察三者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考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的关系,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困扰,以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西北民族大学2018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2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404份,有效回收率93.5%。其中男生174人(43.1%),女生230人(56.9%);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9岁;独生子女115人(28.5%),非独生子女289人(71.5%)。

(二)方法

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EPQ-RS)量表最初由艾森克教授等编制[11]。问卷共48个项目,4个维度,每个维度12个项目。问卷采用两点计分(0=“否”,1=“是”),各项目所属量表相关系数在0.298~0.514。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由肖水源等卫生工作者在借鉴国外量表基础上根据我国实况设计编制[12],共包含10个项目,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作为评定指标,采用两点计分。本研究根据被试群体特点,将问卷中第4、6、7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中的“女儿”一栏删除,“夫妻”“配偶”改为“恋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3.人际交往类型问卷由刘郁编制[13]共包含20个项目,分别为主动性、支配性、规范性和开放性,各维度得分越高,则其倾向性越强,采用2点计分法,且本研究中α系数为0.747。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t检验、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人际交往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精神质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880,P<0.01);神经质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4.140,P<0.001);交往主动性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t=7.152,P<0.01);父母家庭婚姻状况为丧偶的大学生的交往开放性显著高于父母婚姻状况为结婚、分居和离婚的大学生群体(F=2.543,P<0.05);父母婚姻状况为丧偶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父母婚姻状况的大学生(F=2.887,P<0.05)。

(二)大学新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对变量的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人格问卷中的1个因素(外向性)与社会支持的2个因素(对支持的利用率、社会支持总分)与人际交往的4个因素都显著相关;精神质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并与社会支持总分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掩饰性与对支持的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具体研究结果见下表。

(三)大学生人格特质在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1:Y=0.329X+e1;方程2:Y=0.206X+e2;方程3:Y=0.274X+0.263M+e3。模型各路径的标准化回归分析系数见下图。结果表明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有显著正向预测的作用(β=0.329.P<0.001);当积极情绪进入回归方程后,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的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仍显著(β=0.274,P<0.001),说明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模型中介效应为0.0542,效果量R2=0.174,因此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显著。

本研究通过对人口学变量分析发现,父母婚姻状况为丧偶的大学生在交往开放性和社会支持方面都显著高于来自结婚、分居和离婚家庭的大学生。这一结果产生原因可能是来自丧偶家庭的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其他婚姻状况家庭的大学生更多样,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但本研究中来自丧偶家庭的大学生仅8名,数量上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因此,对这一结论的确定还需要收集更多样本进一步研究。

中介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的中介作用,说明社会支持在人际交往中起重要作用。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说,一个热情合群、情绪稳定、温柔善感的个体遇事能够寻求或者获得他人的帮助,即得到社会支持。然后,个体也会将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帮助传递下去,从而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人格中涉及乐于助人、友善利他等特质的个体或许不需要社会支持的作用也能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身陷困境中的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可以证明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孟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学报,2009,8(5):49-51.

[2]李芹燕.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Franks P,Campbell TL,Shields CG.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the relative roles of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ocial support[J].Social Med,1992,34(7):779-788.

[4]Hafen BQ,Thygerson AL,Frandson KJ.Behavioral guidelines for health and wellness[M].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1988:79-105.

[5]劉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77-78.

[6]许芳.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7]王瑶.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策略探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8-150.

[8]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2(2).

[9]黄建平.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人格特质影响模型建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9):71-72.

[10]孔伟,史菲菲,李建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困扰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963-966.

[11]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317-323.

[1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0.

[13]刘郁.人际交往自测与咨询[M].杭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8—171.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丧偶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婚姻状况和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六招治愈丧偶综合征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全球约有2.59亿丧偶妇女 近半数贫困潦倒
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探析
老年丧偶以后